改變世界的新產業之所以能夠在硅谷不斷出現,相當程度上歸功于硅谷“改變世界”的創業文化和在這一文化下所產生的懷有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硅谷彌漫著一種“不可阻擋的創新精神”,這種精神由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承載、傳播、繼承。這些人思考的是“做什么能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夢想成為硅谷的一種文化,是硅谷創新精神的核心。改變世界的夢想使得硅谷工程師的眼光從技術囹圄中解放,認真地思考如何利用技術創新的成果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硅谷的新興產業和改變世界的大企業就是由這些懷有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所一手創建的。
蘋果公司的創辦,源自于兩個電腦愛好者滿足普通人對計算機需求的夢想。當時的計算機主要面向大公司,體積龐大,使用不便,只能用打孔紙帶輸入,大部分還沒有顯示器。1971年,16歲的喬布斯和21歲的沃茲尼克看到了像他們這樣的普通人對計算機的需求,兩人一拍即合,決定開發小型計算機。他們的設計在堅持性能的同時,追求使用的便利和結構的簡單。1976年,他們在車庫里設計出了可以裝到一個旅行箱里的Apple I,到20世紀80年代,蘋果電腦已售出數百萬臺,蘋果公司被譽為家庭電腦市場的締造者。
思科(Cisco)公司的創建,源自兩個斯坦福科研人員連接不同網絡的夢想。20世紀80年代初,斯坦福兩個不同系的計算中心主管里奧納多•波薩克(Leonard Bosack)和桑迪•勒納(Sandy Lerner)發現由于各自管理的網絡不同,各種設備和協議互不兼容,非常不利于相互間信息的傳輸,于是兩人發明了一種能支持各種網絡服務器、各種網絡協議的路由器。于是思科賴以生存的“多協議路由器”便誕生了。Cisco是舊金山英文名字 San Francisco的最后5個字母,思科公司的圖標正是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創始人的意思是要建起連接不同網絡的橋梁。
雅虎公司的創辦,源自創始人對當時雜亂無章的互聯網信息的努力改變。1993年雅虎的兩位創始人楊致遠和費羅一起成為斯坦福大學工學院的研究生,迷上了剛剛出現的互聯網。但此時互聯網上的信息和網站雜亂無章,于是兩人制作了自己的主頁,把喜歡的網址收集起來,鏈接到自己的主頁上。當楊致遠和費羅把這個不斷更新的站點放到互聯網上時,吸引了當時幾乎全世界網民的追捧,甚至擠爆了斯坦福大學的校園網絡。于是,1995年楊致遠和費羅便放棄了寫畢業論文,而專門從事創建網絡門戶的工作。
為了進一步改進互聯網上獲得信息的效率和體驗,斯坦佛大學計算機系的兩名博士生佩奇和布林創辦了谷歌。在此之前,包括雅虎在內的各種互聯網旗幟廣告只是向網民展示“我有什么”,對于網民“我要什么”則無動于衷,此外利用各種特效來吸引眼球反而引起了網民的反感。在此背景下,兩位谷歌公司的創始人發明了“網頁級別”(Pagerank)的排名索引算法,并以此為基礎,于1998年創立了谷歌公司。
Facebook的出現,開始于其創始人在互聯網上建立用戶的社會關系網絡的夢想。而這樣的一個公司開始只是一場惡作劇:2002年,大一新生扎克伯格想為學校建立一個網絡版的花名冊,但學校以各種理由拒絕提供學生照片和基本信息,于是這位一年級新生在某個夜里入侵了學校數據庫,獲取了里面存儲的學生照片。扎克伯格把這些照片放在他自己設計的網站上,很快這些照片的點擊量就擁塞了哈佛大學的校園網絡。校方對他的行為非常不滿,給了他一個“留校察看”的處分。扎克伯格說:“我只是認為這些信息應該是公開的。”“黑客事件”后不久,扎克伯格與他的兩名室友一同創建了Facebook網站,并將其搬到了更加鼓勵創新的硅谷。在之后短短幾年間,Facebook很快從橫掃哈佛大學的校友聯系平臺,成為全球性的社交網絡。
回顧這些改變世界的夢想和懷有這些夢想的創業者本人,可以發現這些夢想的共性:第一,這些夢想源自于既有技術的不完美;第二,這些夢想本身并不宏大,從技術上是可實現的;第三,這些夢想在實現之前,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它們對世界的改變是如此巨大。而那些懷有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們也因此有著這樣的共性:第一,有理想,有超越名利、高度專注于所從事的事業的追求;第二,有多年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或者技術背景;第三,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參與者并與之全力合作。有著這樣夢想的創業者在硅谷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有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才會甘冒失敗的巨大風險在未知領域進行創業;只有有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才更容易得到風險投資的追捧;只有有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才能拒絕小有成就時接踵而來的收購意向而將公司不斷做大;只有有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才會在公司成熟穩定之后毅然離開公司重新開始創業;只有有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才會永不停息的創新、創新、再創新;只有有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才能拒絕各種短期利益的誘惑從而發現改變世界的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只有改變世界,才能使創業者的價值和貢獻得到升華。
本文摘自由王德祿、趙慕蘭等人撰寫,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第二章第三節第二目。 本書作者是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中關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脈;本書亦總結了在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