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男子陰莖移植失敗 src="http://image2.sina.com.cn/IT/ul/2006/1218/U1235P2DT20061218072752.jpg" border=1>
老鼠成為其他動物的“精子生成器”
5. 老鼠成為其他動物的“精子生成器”
美國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利用老鼠胚胎干細胞首次培育出具有繁殖能力的精子,并利用其培育出老鼠胚胎。此項成果有望為繁育牲畜和其他瀕臨絕滅的動物開拓一條新道路。
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科學家從雄性鼠胚胎中提取出干細胞,并將這些干細胞培育成精子狀細胞,再將其注入另一種老鼠的卵子中,約五分之一的卵子成功受精,并發育成胚胎。負責此項研究的喬治·戴利說,從干細胞中培育出的精子只比普通精子少了一條尾巴,其他沒什么區別。研究人員稱,未來可以利用老鼠或其他實驗室動物培育牲畜和其他瀕臨滅絕的動物的精子。
廣州男子陰莖移植失敗 src="http://image2.sina.com.cn/IT/ul/2006/1218/U1235P2DT20061218072807.jpg" border=1>
黃貂魚刺死“鱷魚捕手”
6. 黃貂魚刺死“鱷魚捕手”
澳大利亞著名野生動物保護者、響譽全球的“鱷魚捕手”史蒂夫·艾爾文9月4日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大堡礁附近拍攝一部紀錄片時,被一條黃貂魚的尾棘刺中胸部,中毒身亡,年僅44歲。警方在對此事調查后稱,史蒂夫死于一次極為罕見的意外事故。警方發言人稱:“我們目前還不宜公布詳細情況,但肯定不會有驚人之處,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如何身亡的。”
史蒂夫·艾爾文因主持美國探索頻道《鱷魚捕手》等動物題材專題片而聲名遠播。全世界有兩億多人收看過他的節目。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一位英雄,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作為當今最著名的動物探險節目主持人,艾爾文以他驚世駭俗的大無畏精神,多次近距離接觸和拍攝了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兇猛與劇毒的動物。艾爾文被動物襲擊不下數十次,每次都能化險為夷,但沒想到這一次卻栽在一條黃貂魚手下。
艾爾文的朋友、制片人約翰·斯坦頓(John Stainton)當時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公布艾爾文遇襲的錄像還為時尚早。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說:“按照我的意思,錄像帶應該被銷毀。從警方最后公布它的那一刻后,它就別想再重見天日。永遠別想!我確實看過,但我不想再看第二次。”斯坦頓說,錄像顯示,艾爾文拔下魚刺之后便陷入昏迷。斯坦頓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看到這一幕真的很痛心,因為這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垂死掙扎。”
廣州男子陰莖移植失敗 src="http://image2.sina.com.cn/IT/ul/2006/1218/U1235P2DT20061218072820.jpg" border=1>
陰莖移植失敗
7.陰莖移植失敗
在廣州成功完成世界首例異體陰莖移植的中國男子因其妻子拒絕其新“命根”導致嚴重心理問題,被迫忍痛割掉新接上的陰莖。據了解,該男子現年44歲,是一名身體健壯的廣東男性,已育有3個孩子。一年前,他遭遇一次重大車禍,后雖保住性命,但陰莖卻齊根斷掉,并且不知下落,只剩下0.4英寸長的殘端。此后,他的生活變得困難重重,由于尿道口嚴重萎縮,致使他無法站立排尿;另外,生殖器頻繁排出分泌物,造成尿路反復感染。在飽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痛苦之下,他決定再造陰莖,并很快找到了合適的供體進行手術。
經過多方尋找,一名23歲的腦死亡患者成為較為理想的陰莖供者。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為患者進行移植手術,花了15小時才完成手術。手術后第十天,患者的血液緩緩流入新植入的陰莖內,蒼白的陰莖開始充血、紅潤、勃起,身體沒有出現排異反應,此男子也能站立排尿了。醫生表示手術非常成功,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可是,在《歐洲泌尿學》雜志上,醫生們報道說他們因他妻子難以接受這一器官導致嚴重心理問題而不得不把它割掉了。
廣州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胡衛列參與了這一手術,他寫道:“此器官站立時排尿順暢,10天后,導尿管就拔了。”醫生們先前也做過一些陰莖重建手術,但他們認為這次是首例異體陰莖成功的移植手術。
廣州男子陰莖移植失敗 src="http://image2.sina.com.cn/IT/ul/2006/1218/U1235P2DT20061218072832.jpg" border=1>
科學家研制“隱身斗篷”
8.科學家研制“隱身斗篷”
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神奇的隱身裝置,理論表明:一旦將物體放入此裝置里面,它將不會被肉眼看到。正如所假設的一樣,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美國杜克大學在此試驗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他們的一篇關于“隱身器”的理論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快訊》報上。
研究人員計劃研究出一種特殊的、包裹在物體外面的新材料。這種材料能使光線均勻柔和地“涂”在物體表層,而不是直接照到物體上。人的肉眼是感受不到如此微弱的光線的,就好像物體不存在一樣。“就好像電影《哈里波特》中的魔法,物體在被這種材料‘罩住’后,沒有人能夠看見它,就好像不在同一個時空一樣,這一情景即將為人類所實現。”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同時也是該研究報告的主編約翰·彭德里如是說。來自杜克大學的同行目前正在努力開發這種名為“超穎物質”的特殊材料。這種材料將收集光線,達到隱形的效果。據了解,首臺“隱身器”的體積將非常小,寬度僅為一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