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蹦兒”沒有銅臭味
9.“鋼蹦兒”沒有銅臭味
當我們在觸摸過鐵器后,如鐵制工具、鐵藝器皿、鐵質欄桿或金屬硬幣,仔細聞一下我們的手,都會發現手中有一種特殊的“金屬”味。難道金屬真能夠發出氣味嗎?科學家戴特馬爾·格林德曼說:“與皮膚接觸后發出的金屬味道,說的不雅一些,其實就是人類的體臭。我們感覺自己聞到的是金屬的味道其實只是一種錯覺。” 他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和萊比錫環境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已經捕捉到能引起這種氣味的分子。他們將手與精煉鐵或包含雙重正電荷的金屬離子溶液接觸,對此進行了7次測試,很快發現了這種有點霉味的所謂“金屬氣味”。相反,相同情況下,含有三重負離子的金屬溶液并沒引起相同的氣味的產生。
研究人員對從測試物體的表面收集的氣體樣本進行測試,發現了一些具有“金屬氣味”特征的不同的有機化合物。這種氣味的主要成分被稱作1-octen-2-one,即使在高度稀釋的情況下,它也能發出與霉味一樣的金屬味道。這種氣味分子的前體是脂肪過氧化物,當皮膚上的油脂被某些酶或通過其他方法(例如,在紫外線照射下)氧化時,就會產生脂肪過氧化物。隨后這些脂肪過氧化物又被雙重金屬負離子分解,從而產生三重金屬負離子。當接觸鐵質物體時,皮膚排的汗液腐蝕金屬,從而形成必要的雙重金屬負離子。
摩擦皮膚也能產生類似的“金屬氣味”,而且它們發出的氣味分子相同。因為血液中也含有鐵原子。格林德曼說:“人類能‘聞到’金屬的氣味,其實是他們聞到了自己血液的氣味。這也是早期人類能追蹤到受傷的獵物或部落成員的原因。”基于這項新發現,醫學研究人員應該對皮膚、血液和組織作進一步金屬檢測,以便作為個人體臭、氧化應激和疾病的標志,來鑒別揮發出的氣味分子的特殊“特點”。
根據這項新發現,研究人員還能辨別其他金屬類型的氣味特征:包含碳、磷的鑄鐵和鋼鐵暴露在酸性物質中,就會發出大蒜一樣的“金屬氣味”。直到現在,冶金家都把這歸咎于磷化氫氣體。然而,在可呼吸的濃度內,純凈磷化氫(也是大家所知道的殺蟲劑)基本上是無味的。其實引起這種氣味的真正元兇是有機膦化合物(organophosphine),尤其是那些在眾多發出濃烈氣味的化合物中,支持甲基磷化物和二甲基磷的物質。它們的結構很像磷化氫分子,其中的1-2個氫原子被甲基取代。

亞馬遜河曾經向西流
10.亞馬遜河曾經向西流
即使是最穩定的地貌也會在長期的地質年代中發生乾坤大逆轉,就像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就在時間的長河中悄無聲息地改變了流向。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幾百萬年前,亞馬遜河是向西流的,如今的亞馬遜河卻是向東流,涌入大西洋的懷抱。
這個跨越整個南美大陸的流向反轉,其證據來自于一種名為鋯石的礦物質,它細小、黑暗,實際上可以稱得上是種永不磨滅的物質,鋯石在亞馬遜盆地的砂巖中循環往復、永不停歇。地質學家拉塞爾·邁普斯是位于教堂山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博士學位應考生,他說:“我們利用古代砂石中的鋯石來重構當年的大陸地貌,以此來解釋逆流是怎樣發生的。”通常,早已化為塵埃的古代山系依然會留下鋯石作為曾經巍然挺立的見證物。
地質學家能夠有此發現還要歸功于最新的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用少量鈾和鉛的同位素檢測礦物年代時意外發現了鋯石的身影。同位素揭示了鋯石從熔巖變為固體之后經歷了多少歲月。發現鋯石之后,邁普斯和他那些來自美國、巴西的同事們發現亞馬遜河流域的礦物質并非來自相對年輕的安第斯山脈。相反,它們的出身更為久遠,大概在13億到21億年之前就有這些礦物質的存在。在大西洋出現之前,南美洲東部某些山脈還與非洲大陸緊密相連,這顯然意味著鋯石就來自于那些早已被侵蝕而不見蹤跡的古代山脈。研究人員總結說,鋯石是在此區域的西部被發現的,因此亞馬遜河曾流經此方向,向西入海。邁普斯說:“我們在亞馬遜河中發現這些巖石時就猜到了這個結果,但當我拿到確切的數據分析報告之后,我真的是非常高興。”
再從遠古時代往前推進,大概6500萬年前,安第斯山脈開始緩緩地從南美洲的西部邊緣地帶升起,阻隔了亞馬遜河流向太平洋的道路,迫使其改道向東。今天發現的鋯石都是南美洲-非洲山脈的遺物。邁普斯計劃在費城舉行的美洲地質協會大會上詳細介紹此次重大發現。
愛達荷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保羅·林克博士說:“要是沒有新技術工具你可能還說不清這項發現。”他所提到的新技術就是指提煉出精度極高的鋯石單片層,然后用同位素原子測量其年代。林克博士在此次發現之前就致力于研究北美洲類似的河道逆流現象。他說:“我認為這說明當這個新工具被研發出來時,突然間你就能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你可以指出原先這條河是怎樣流淌的。”換句話說,這也就可以揭示出這個世界曾經是多么不同。邁普斯最后表示,即使是如此巨大的長河在漫長的地球年代中也是那么短暫、那么微不足道。(楊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