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沙鋼的辦公區沒有絲毫的豪華氣派,辦公樓甚至有點陳舊簡陋。沙鋼所賺的錢基本上都用在了擴大再生產上。"投資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沈文榮說。
1994年,沈文榮宣布了一個震動中國冶金界的消息:投資2.2億美元,興建亞洲第一座具有國際水平的90噸超高功率豎式電爐煉鋼、LF精煉、連鑄、連軋高速線材生產線。
2002年,沈文榮制造了業內最大的新聞之一--從歐洲最大的鋼鐵公司蒂森克虜伯手中,以2.2億元人民幣買下其子公司霍施鋼廠,將這座世界上最壯觀的工廠整體搬到中國;貋砗,他又投資150億元對項目進行改造,建成年產650萬噸的煉鐵煉鋼連鑄連軋項目。如果新建這樣一個項目,至少要投資400億元。
2003年,沈文榮又與韓國浦項聯手,將不銹鋼薄板年產能力擴大到35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冷軋不銹鋼薄板生產基地之一。
一連串的投資,沙鋼成了世界級鋼鐵生產基地,傳奇式的"沙鋼速度"贏得了業界喝彩。在競爭者眼中,他是個永不滿足的人;在合作者眼中,他又是個敢于超越的人。
"名義上擁有29.98%的股權"
在近來亮相的各種財富排行榜上,總少不了沈文榮的名字。接受采訪時,他從不避諱自己擁有的財富,"名義上,我擁有29.98%的股權,但這些財富最終還是屬于社會。"
在沙鋼人心目中,沈文榮是一個不講究的老總。采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則故事:沈文榮出國考察坐飛機,從來舍不得買公務艙的票。有一次,一位港商與他一起去德國,他照例買了經濟艙,他塊頭大,擠得難受,就靠在走廊里。事后那位港商說:"沈老板啊,你現在也是個不小的老板,干嗎這樣虧待自己。"他聽后坦然一笑:"能省點就省點,這些都無所謂的。",但鮮為人知的是,近5年,沙鋼用于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的資金卻高達8600多萬元。
在沈文榮心中,最"有所謂"的是"沙鋼發展"這根每時每刻都繃得很緊的弦。他曾創造過40多個小時內走訪3個國家、考察兩個工廠的奇跡。就在這次神速的考察后,沙鋼形成了新一輪的技改方案。年近60歲的沈文榮,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盡快帶著沙鋼進入世界鋼鐵20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