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攜程
“大家都說,中國的強大能給海外的華人帶來非常大的機會。這句話非常正確,在我身上就應驗了———1992年進入華爾街是非常艱苦的過程,1994年中國的資本市場開始興起,開始有中國的企業到海外上市,在華爾街工作的中國人一下子變成了市場的寵兒。大家感覺你有最好的學歷:在交大畢業,在美國念書,又是上海人,投資銀行都在找你……那時候投資銀行都在追人,我在美國工作兩年多,也是在尋找一種機會。”
海外8年的投行生活,給了沈南鵬最重要的成功本錢。
1998年年底,沈南鵬個人投資了一家反黑客軟件公司。當時的互聯網還不太熱,但沈南鵬在投行工作中接觸的人、他在加州的很多同學,都不斷向他灌輸互聯網的思想。看到美國互聯網發展得如此火爆,沈南鵬決定投資互聯網。
“1999年,我決定創辦攜程網,我比較擅長宏觀策略、資本運作,但我也清楚自己缺乏旅游和互聯網技術知識,所以我找來了當時擔任ORACLE 中國技術總監的梁建章和有十幾年旅游業從業經驗的范敏。” 沈南鵬介紹。
“那時在上海,一頓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崎3個人聊天。當時正是互聯網第一波熱潮的時候,我們自然就談到了能否在互聯網上做些文章。大家談到了新浪、網易、搜狐,想著還有什么產業能和互聯網結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傳統旅游產業的想法,就這樣,攜程網隨后誕生了。”沈南鵬對記者描述到。沈南鵬以最大個人股東身份出任攜程總裁兼CFO。
在談到當時的想法時,沈南鵬承認,“除了要實現個人理想,最重要的還是覺得創業的風險可以控制———如果還想回美國,要在投資銀行中找到工作,隨時還是可以回去的。”當時曾任ORA-CLE中國技術總監的梁建章也是同樣的想法。由創業帶來的一切變化,沈南鵬認為都在情理之中,“比如說,肯定要做好準備,一兩年之內坐飛機再不能坐商務艙了。”
“攜程做的東西門檻并不高,從剛開始就有很多人想復制這個模型,記得我們1999年創業的時候,類似企業有五到六家,經過一個互聯網的寒冬,生存下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型的,也就攜程和一兩家追隨者。由于攜程的成功,還有很多企業想進入這個市場分一杯羹,我個人感覺,競爭越來越激烈,攜程作為領先者的地位越來越牢固。”沈南鵬介紹。
2003年攜程上市去路演,沈南鵬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攜程的競爭力在哪里?攜程為什么能夠保持30%-40%的凈利潤率,每年70-80%的增長率?
“我試圖從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來回答這些問題,但是我發現不能完全解決他們的問題,因為確實我們沒有什么核心技術,攜程的競爭力表現在他的服務體系上,執行力上,我們上市那一刻,我們和競爭對手elong的比例從1:2.5上升到現在1:5-6這樣一個距離,攜程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攜程給別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務,用戶的體驗是最佳的。”沈南鵬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