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的私募基金高手在跟客戶簽訂協議時首先就要明確投資目標,目標要求得太高,他是不會接受的,因為成熟的私募基金都是要根據投資目標,設計出一套投資系統。專業投資高手尚且如此,何況小散戶。沒有目標的結果往往是:看到別人賺了錢,就預期自己能賺得更多,為了博得高收益而承擔了高風險,損失慘重。
或者是當投資一只股票虧損時,舍不得止損,越套越深。事實上如果有一個合理的目標,就可以早早止損,也一樣能實現整個投資計劃的收益目標。沒有目標的人想贏怕輸的心理特別重,強烈的追求每一次操作都正確的心理傾向是投資者的大忌。 在姜先生制定的投資計劃中,定下了25%的投資收益目標,這個目標看似不高,要真能實現也頗為不易。不要小看這25%,如果年年都能達到這個目標,年輕的普通工薪白領在退休后就能變成千萬富翁,這就是復利的威力。此外姜先生還明確了能容忍的損失是總資金的20%,這也很有意義。可以避免過早的離開市場而錯過了反彈的良機,也不會因為市場轉勢未能止損而遭受重擊,以至失去未來翻身的機會。
第三步:判斷大環境
對大環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很重要,除非是頂尖的短線高手,絕大部分人還是靠把握趨勢來積累財富的。一個人必須要學會根據外界的環境來調整自己,這是一種原始的動物本能。對市場環境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是制定投資計劃的關鍵步驟。
姜先生對2008年市場環境的判斷是:股價整體高估,市場在震蕩中緩慢上行,階段性的風險非常大。根據這一判斷,他才制定出相應的計劃:比如將債券型基金配置到30%的權重,如果指數上漲到一定高度再加大債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這是依據股指高估的情況提出的避險策略;再比如選擇那些擇時能力非常突出的基金,像嘉實服務、南方高增,這是希望在震蕩行情中可以獲利;還有股票籃子里由藍籌股和優質成長股構成,不考慮任何概念股和ST股,這是因為對長期牛市仍然充滿信心。但還是留出足夠的頭寸補倉,避免滿倉高位被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