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調整投資結構
人們常說,計劃不如變化快。事實上,隨著外部市值的變動,我們既定的投資計劃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需要我們主動地進行投資結構的調整,讓他們回到我們所設定的框架中來,只有這樣,才可以起到風險控制的作用,即使危機來臨時,也不會過于狼狽,難以應對。
一位銀行的理財經理曾經為記者講過他一位客戶的故事。這位客戶是一家民營公司的財務經理,對于金融產品,他并沒有太多的投資經驗,但是他在管理自己的投資時,對于投資結構的控制卻十分的嚴格。
去年年初的時候,這位客戶拿出100萬元的資金,請理財經理為他制定了一份投資計劃。其中65萬元投入了股市,35萬元買入了一些信托貸款產品。去年的行情對于投資者們來說,是風生水起的一年,這位客戶的資產也隨之大幅度增值,“年中的時候,我幫客戶進行盤點,他的股票資產幾乎增值了一倍;但信托理財產品只有5%左右的收益。”正好客戶的信托理財產品到期,理財經理便建議這位客戶是否拿這筆錢來追加一些股票的投資。但這位客戶不僅繼續買入了35萬元的低風險理財產品,還從股市中抽出了20萬元,買入了一些債券產品。
在很多人看來,這位客戶的選擇顯然是難以理解的,形勢大好的時候,為什么不趁熱打鐵地追加“賺錢”的投資呢?他的回答是,對于自己來說,股票投資的比例已經超過了能夠承受的范圍!耙郧,在我100萬元的投資里,65萬元是股票,35萬元屬于比較安全的產品,這個比例對我來說基本是合適的。可是,股票在不斷的上漲,65萬元變成了130萬元,我的全部資產也從100萬元變成了165萬元,賺錢雖然是好事,可是另一方面,我的風險也被同步放大了!边@位客戶說,自己165萬元的資產中,股票資產為130萬元,接近了80%。在他看來,這是個危險的比例,因此他寧可賣出股票,讓自己的投資配置重新回到設定的軌跡上來!耙苍S,這樣會錯過一些更好的機會,但是它保障了我的財務始終是安全可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