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理財宜“穩中尋機”
針對一些投資型產品風險過大的問題,監管部門已出臺措施予以引導。保監會發布通知,從3月15日起,保險公司委托銀行代理銷售投連險的,應嚴格限制在銀行理財中心和理財柜銷售,不得通過銀行儲蓄柜臺銷售。投連險銷售人員必須擁有資格證書,且應至少擁有1年壽險銷售經驗,并無不良記錄。在廣州,記者看到一些銀行已撤去投連險的宣傳冊。
專家認為,經濟不景氣理財很有必要,因為現金類資產的實際收益率接近于零,隨著時間推移其購買力在不斷下降;市民要積極在危機中尋找理財機遇,建議此時采取保守策略,“穩字當頭”。
市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資產配置,“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儲蓄存款、保險產品等可成為“理財籃子”的底部。其次,市民要增強風險意識,選擇有資格的機構購買理財產品,看清相關合同條款,根據購買能力進行理財。第三,要對新型理財產品的期限、費用、風險情況、客戶的權益與義務作全面詳細的了解,有效保障好自己的利益。
金融機構作為占有優勢的賣方,則要不斷提高產品設計能力,推出適合當前需求的理財產品,更好地保障投資者的收益。同時,理財產品應提供更為人性化的產品說明,如境外的一些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的封面上醒目地寫上“本產品屬于投資契約,投資者對相關術語、條款不明白,建議咨詢專業人士”,積極履行賣方提醒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