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巴菲特和流浪漢,恐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會自認為是中產階級!比A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福斯特說。
在美國,中產階級是一種自我感覺。這種感覺其實并不取決于收入絕對值,而在于是否滿足六項指標:擁有體面住所,包括租房在內;擁有汽車;能夠供得起子女上學;擁有退休保障;擁有醫療保險;支付得起家庭度假費用。
歐洲的情況類似,人們對中產階級的界定比較簡單:除了富人和窮人,其他大部分人都是中產階級。
在印度,通常認為說英語的人口屬于中產階級,除了以英語為母語的少數人外,一個人在生活中說英語場合越多,就越有可能是中產階級或富人階層。因為印度的官方場合和商業場所基本上以英語為主導語言,掌握英語很大程度上是從事高收入工作的必備條件,掌握英語也意味著受到良好的教育。
印度現在有大約3億人口以英語為第二或第三語言,這一人口規模與大多數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也基本相符。
在中國,則以收入來界定。
2005年,國家統計局曾公布一份調查結論:年薪6萬元到50萬元是界定中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的標準。在中國,這是“中產階層”第一次得到這樣清晰的數字化界定。
白領資產無千萬不敢稱中產,學者指中產成苦奴
支持,徒有虛名而已 反對,生活已很優越
夸張,專家言過其實 不關心,還不是中產
“在這方面,最難的是中產階級家庭!奔永D醽喼萘⒋髮W學生經濟救助服務項目主任迪恩·庫爾求說。根據加州規定,大學生要申請政府救助,其家庭年收入要在7萬美元以下。而那些不夠申領的中產階級家庭子女,由于只得求助于貸款,平均每人身上背著1.4萬美元的債務。
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心理學專業四年級學生賈森·博克就屬于這種情況。他的父母都是自由職業者,父親從事金融服務,母親是理發師。他們家的收入雖屬中產,但卻背負著房貸。他每周兩天上課,其余時間都在紐波特海灘的公共圖書館打工,每小時掙12美元。由于在打工的同時還要按時完成作業和論文,他每天大概只能睡5個小時。
能夠和家人度假也是中產階級身份的一種標志。不過,在金融風暴勁風疾吹之下,這種以往尋常美國家庭的享受也逐漸成了一種奢望。記者此前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曾在弗吉尼亞州的旅游點遇到幾位來自明尼蘇達州的退休老人。他們說,他們本來很希望去中國看一看奧運會,但囊中羞澀,已無力支付海外旅游的費用了。于是他們只好選擇費用比較低的國內游,而且還是盡量住在親友家里,因為“我們還得留點錢在退休賬戶里養老呢”。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