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一提到收藏,我就咬牙切齒,大概收藏品價格的爆炸式膨脹太讓我羨慕嫉妒恨,畢竟我沒有收藏品,如果每個人家里都有的這么一兩塊的“袁大頭”也算的話。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過去十年,黃金的漲幅是350%,石油是200%,A股十年累計增長真的很低,上證指數只漲了25%。用流行的話來說,它們都沒有戰勝通貨膨脹。
然而,收藏卻做到了!玉石市場,原本每公斤幾元錢的“黃蠟石”,如今變成了每公斤上萬元的珍寶。就是短短幾年,增長了近萬倍。一版1980年版的T46庚申年首輪生肖猴票,今年成交價是110萬元,較30年前狂增17萬倍。
讓我兜售一套關于收藏品為何價格暴增的理念吧,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讓你看清收藏品投資的真相。
收藏品本身的價值
既然前面提到了猴票,我們就從猴票入手吧。這套猴票我聽很多集郵的朋友提過,最早跟我提到的是華夏基金的一個員工,畢業于哈佛大學。那時候我就想,這套猴票怎么都吸引到這撥金融精英的注意了。
這套猴票確實很有講究,一來,這是1980年2月15日中國郵電部首次發行的生肖郵票,二來,這套猴票是黃永玉原畫,再由著名郵票設計師邵柏林加工創作,最后由雕刻者姜偉杰身手不凡展示刀工絕技,所以“猴子們”眼睛炯炯有光,毛發根數幾乎可數。加上當時印刷染料出問題,原打算印800萬枚,結果印了4431600枚,當然,這個數字至今存疑。
如果我們從馬克思的構成商品價值的原理來說,郵票的價值應該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差不多就是紙張、印刷成本、藝術家勞動等所決定的,還要加上郵票本身附加的交易價值等,如果標記為0.08元,從本身價值看,頂多1毛左右。
在我們強調藝術性的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線索—雖然這套猴票生動傳神、活靈活現,但在當時并不為人注目……只有香港蔡芳祥先生當時購買1250版,每版80枚,先后出售,賺了不少錢,這成了集郵界經典的美談。難道真的是蔡芳祥那么有眼光么?而那個關于這枚郵票流通量的秘密,是不是很容易讓人想起資本家往大海里倒物資的故事?
如果說,股票玩的是市盈率的話,收藏品玩的無疑就是夢盈率。所謂夢盈率,取決于你的想象力與公眾想象力的完美結合。收藏品由于其藝術美感鑒定的復雜性,以及流通的稀缺性,成了夢盈率的最好容器。
夢盈率最早人為的主導性顯然更強,那個時期,顯然是最大的杠桿時代。就好像如果我在梵高活著的時候,買下了梵高的畫……而之后發生的,就取決于人類對于美感的認同,這就不是梵高的家屬可以決定的。藝術品市場的稀缺性符合價格曲線,而大部分藝術品只有唯獨一件,藝術鑒定力就成了一切,這也是所謂的藝術眼光,甚至還帶了一些運氣。
至于當下,有些藝術品交易方式就簡單得多,這也是為何很多富豪愿意花錢買最高價的貨色,而這些貨色往往也是增速最快的。在藝術品市場上,原本越高價的東西說明越早得到認同,因為你買到的就是最大夢盈率,日后的增長速度與市盈率是同理的。
夢盈率的初期運作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的。鞏俐飾演的四姨太謊稱自己懷孕了。主人大悅,每天晚上,就把大紅燈籠在四姨太門前高高掛起。不過好日子沒多久,就被小丫環告發了。有人問四姨太,你這么吹牛有意思么,懷孕這個事情怎么可能扯謊呢?還記得她怎么說的么?她淡定地說,主公每天晚上都來,后來不也成真的了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