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 墓地市場變身房產市場
2007年,國務院出臺的《殯葬管理條例》修改稿明確規定:“公墓經營單位應當憑用戶出具的死亡證明出售墓穴用地,不得為沒有出具死亡證明的人出售墓穴。”
但記者在調查中卻發現,不少商家利用了供需緊張的趨勢,趁機違規炒賣墓地。
3月27日,一位自稱姓何的女士在網上宣稱她有墓地轉讓。記者聯系何女士,她介紹,10年前,在一位墓地轉讓中介的推薦下,她在廣州某墓園一次性購買了10塊墓地,當時總價格1.6萬元,現在肯定超過45萬元。
何女士還告訴記者,她除了自己在網上發帖銷售外,還暗中委托給一些房地產中介。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部分墓園管理人員也私下稱,可以違規銷售墓地。
3月28日下午,記者以購買者身份咨詢廣州某墓區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沒有買墓所需要的火化證、死亡證或遷墳證等材料。該墓區工作人員隨即表示自己不能決定,要向經理請示。
隨后,一位自稱是經理的女工作人員秘密向記者透露,沒有相關證明也可以購買墓地,只要交夠了錢,就可以立馬出具相關的公墓安放證、合同書和發票等。
雖然她不斷叮囑記者不能將購買的墓地轉讓,但她同時也向記者承諾,“只要購買了,就沒有人能管得到。”
據這位經理介紹,該墓區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自選地”項目,客人可以購買任意面積的墓地,每平方米49800元。
然而,國務院于1998年頒發的《關于貫徹執行〈殯葬管理條例〉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埋葬骨灰的單人、雙人合葬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埋葬遺體的單人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埋葬遺體的雙人合葬墓不得超過6平方米。
為了逃避這個規定的約束,這位經理向記者透露,“下葬的時候只做一個小的墓碑,然后在周圍種上花草樹木就行了。”
業內人士認為,不少商家趁機炒作,有些墓園管理人員違規高價銷售,有些中介囤積墓地,這是導致墓地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囤積越多,時間越長,就會導致資源愈加匱乏,墓地市場已經成為了另外一個房地產市場,炒墓地就像炒房子。”
出路 能否推行經濟適用墓?
天價墓地并非廣州獨有,國內其他城市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對此,早在幾年前就有學者提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應該提倡和鼓勵市民采用海葬等方式。
但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顯,據2008年的數據統計,廣州每年火化遺體近5萬具,在骨灰處理方式上,80%以上是骨灰樓寄存,少數骨灰安葬于公墓,而骨灰撒海和骨灰還林只占總數的0.6%和2%。有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的墓葬風俗不會改變,“寄存只是因為暫時沒錢,買不起墓地”。
墓地價格一年貴過一年,業內人士提出,政府可以像控制房地產一樣,用建經濟適用墓的方式,來解決天價墓地的矛盾。
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會長范英教授表示,以目前廣州的經濟實力,完全具有推行經濟適用墓的條件。
但也有市民告訴記者,經濟適用墓雖在理論上可以緩解墓地供需緊張,但在現實中卻存在一定問題,“最大的難題在于民間風俗”。
據介紹,很多市民在選擇墓葬時,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看“風水”,“很多人是要讓風水先生算過后,才選擇墓地,并選擇建多大面積的墓地。很多人覺得,把墓地建得越大,家里人就越有面子”。
“降低墓地價格,一方面是政府要嚴格打擊炒墓,另一方面,市民也要理性選擇殯葬方式。”廣州市民吳先生認為,真正有錢買豪華墓地的畢竟是少數人,很多收入較低的人群買不起墓地。因此,政府可以考慮將墓葬作為一項公共服務來管理,公墓管理改革應該劃清與商業經營的界限,同時,政府還應該引導市民不要盲目追求“風水”,這樣才能真正推行經濟適用墓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