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倍收益還是百倍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地下炒金具有百倍回報的誘惑,但讓炒金客忽視了其中巨大的風險:
首先是市場風險。瞬息萬變的黃金市場往往讓缺乏知識儲備的炒金客措手不及,百倍的杠桿更放大了金價波動的影響。金價在今年七八月連續狂漲后,在8月24日又突然暴跌100多美元。一些炒金客未設置止損點,被強行平倉,血本無歸。而在巨翼公司給記者出示的合同中,明確規定:“無論出現何種情況,市場后果一律由客戶本人承擔。”
其次是交易平臺風險。目前地下炒金最普遍使用的交易平臺是MT4。據業內人士反映,該系統貓膩頗多。出租MT4系統的亞匯科技交易技術服務公司在網站上公然宣稱,該系統功能強大,“可修改客戶資料與密碼;可強行平倉與修改單;可開戶選定杠桿比例。”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稱,MT4系統中有60%的在造假,有時在客戶盈利時鎖死系統導致無法出金,或人為制造“滑點”讓客戶無法正常交易。
再次是成本風險。地下炒金的成本主要為傭金和點差。傭金由中介公司收取,一手交易大致在50-75美元。點差的收取較為隱蔽,一些中介甚至對客戶隱瞞。記者以申請代理商的名義詢問香港標準金融集團在內地的市場服務部,某工作人員對記者稱:“每次交易由我們收取0.5美元的買賣價差即點差,但這一點不需要向客戶說明,因為這是國際上一致的報價。”此外還有政策和法律風險。去年六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地下炒金目前是擾亂國內黃金市場秩序的突出問題,對參與地下炒金活動的市場主體,相關部門應予以嚴懲,并將相關信息錄入征信系統。但事實上,客戶簽署合同的對象都是香港方面公司,這使得對地下炒金中介的責任追究變得困難。
在上述所謂“灰色”的地下炒金的風險之外,實際上還有一類“黑色”的地下炒金,代理并未將資金轉至海外,而是設置“空盤”和炒金客對賭,涉嫌欺詐等刑事責任。業內人士建議炒金客去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網站查驗交易單號,對比買賣時間、價格、公司名稱,避免上當受騙。
國內黃金市場尷尬中突圍
多位黃金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并無法規明令禁止地下炒金活動,這類活動事實上處于法律的空白地帶;部分中介還以服務商的名義為香港相關公司吸收客戶,但不與客戶之間發生資金往來,監管者對此也無能為力。
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帶的地下炒金活動猖獗,除炒金客自身的貪婪外,背后折射出國內黃金投資品種少、產品創新力度不夠等種種弊端。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黃金投資品種主要有實物黃金、紙黃金、黃金T+D、黃金期貨等幾類。廣州京鑫銀業公司首席貴金屬分析師朱志剛表示,地下炒金堵是很難堵的,國內黃金業界應該大力宣傳黃金投資的正規渠道,商業銀行、上海黃金交易所及其會員單位需要力推新的投資品種以吸引投資者。
趙昆也認為,目前,國內黃金市場的交易品種、時間、規模、服務等方面與發達的國際黃金市場相比較,依然有很大差距。黃金業界應共同改善黃金投資環境,加強投資品種創新,讓炒金像炒股一樣輕松自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