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是中國人投資移民的熱點目的國,但自去年底,原本寬松的新加坡移民政策驟然收緊,門檻大幅提高,通過投資當地房產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途徑更是被基本封死。
一位投資移民顧問告訴記者,目前新加坡投資移民計劃包括兩個:門檻較低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和門檻較高的“全球金融投資者計劃”,投資期限均為5年。
其中,“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自2010年10月1日起,對申請者公司主營業額標準,由公司上一年的主營業額從必須達到1000萬新元(下同)以上提高到了3000萬元以上;公司最近三年的主營業平均額也從必須達到1000萬元以上提高到了3000萬元以上。
移民政策收緊前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提供三種投資方案:A:以100萬元或以上投資在全新的業務,或者在擴充現有業務上。B:以150萬元或以上投資在經本計劃批準的投資基金上。C:以200萬元或以上投資在經本計劃批準的基金上,其中50%或以下可用于投資私人住宅,僅供本人居住。
但自2011年1月1日起,“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中,投資房自住私人住宅的選項被刪除且投資門檻大幅提高,只提供兩種投資方案,即投資至少250萬元開拓新的生意,或擴充現有的生意;或者投資至少250萬元于獲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批準的基金。
而門檻較高的“全球金融投資者計劃”要求申請人必須提供最少2000萬新幣的個人名下資產證明文件,且須把最少1000萬新幣的投資交由設立在新加坡并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核準的金融機構進行托管。投資方案包括兩種:1000萬金融投資——各類外幣的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債券、保險及其他投資產品;或800萬金融投資加200萬房產投資,其中200萬房產投資,如貸款則房產總價格減去貸款額后的余額需大于200萬,如小于則需通過金融投資補足,房產證需交由金融機構進行保管,在保管期限內不得出租出售。
在目前的移民政策下,200萬新元已相當于1000萬元人民幣,還另需800萬新元的金融投資,相對商業投資移民的門檻大幅提高,顯然,通過投資房地產實現移民的意義已經不大。但是在新加坡一家中資銀行工作的周小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并沒有影響中國買家投資新加坡房地產的熱情,“今年以來中國內地買家的按揭申請明顯增多,這些投資者不一定是為了移民目的,新加坡對外國投資者申請按揭貸款沒有限制,目前利率在1%左右,我所在的銀行20萬元起貸,最多可以貸到房款的八成。”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已有429個新加坡私人住宅單位被中國買家購得,占該季4850個售出私人住宅單位的8.8%。根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的統計情況,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購房者首次超過印度尼西亞,成為新加坡私人住宅第一大外籍買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