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富濟貧”的高稅收政策
“這張綠卡實在太貴了,怪不得李連杰等很多明星放棄美國綠卡移民到新加坡,這里的高稅收真撐不住!”Jerry說。
移民前,Jerry曾經算過一筆賬:舉家移民好處多多,他自己可以移民不移家,兩邊兼顧事業;在美國讀公立中小學無需任何費用,兒子拿著綠卡在美國讀書,能省不少錢,而且進大學后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免息貸款、免費醫療補貼等福利待遇,還可以報考一些留學生不能選擇的專業。過幾年,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美國公民。花費100多萬美金換三張綠卡是非常劃算的。
但當他在紐約一年之后發現,當初所謂的高福利、完善的醫療教育體系和養老體系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我來到這里后才發現,美國發放養老金是和居住年限、納稅情況成正比的。在美國,你必須累計工作滿10年、繳滿40個季點(工作一個季度算一個季點)的社會安全稅,退休后才能拿到Cye社會安全金。而且,這筆錢也不夠養老,往往還得有其他的養老保險來補充。我身邊很多新移民因為工作時間短、納稅少,根本拿不到養老金,或養老金很少。”Jerry說。
尤其讓Jerry郁悶的是美國的稅很高,而且收入越高繳稅越多,是典型的“劫富濟貧”。他去年的收入有100多萬美金,差不多貢獻了一半給美國政府。“唉,現在我在美國的住房要交地產稅,甚至在中國做生意掙的錢也要交美國稅。這么算下來,這張綠卡實在很昂貴。”
“雖然我還是很愛紐約這個欲望都市,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當初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生活是一件很真實的事情,所謂空氣好、沒污染、福利好都是浮云,移民是把雙刃劍,目前的我的確很糾結,希望時間能給出答案。”Jerry說。
2009年,中國大陸有3000人投資移民到美國和加拿大,投資總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若再加上其他比較熱門的地區,中國移民帶出去的資金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陳佐夫
外媒看中國富豪移民
路透社:一些長期困擾中國的難題,如僵化的教育體制、惡化的社會環境、高昂的生活成本及食品安全隱患等,是一些“有辦法”的人考慮離開的重要原因。富豪移民對中國政府來說是一個警告。
CNN :人身和資產安全是富人將財產移到海外的最大原因。很多企業家擔心牢獄之災,他們的外流帶走了大量現金,如果這些現金因全球經濟蕭條無法回流,中國經濟將“面臨崩潰”。
《華爾街日報》:富豪移民凸顯了中國商業精英對生活質量和財務前景的擔憂。這些擔憂包括擔心中國經濟增長因高通脹、房地產泡沫和外部需求放緩等問題偏離軌道,以及對中國的社會問題越來越擔心。
英國《經濟學家》:成千上萬中國人在“致富光榮”的口號下成為富人,如今卻在“移民光榮”的思潮下希望離開中國,在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很奇怪。
美國《商業圈內人》:“富人逃離中國”對奇缺現金的歐美來說是好消息。
為福利別去美國
高連奎
關于富豪移民的問題再次成為熱點。
11月初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一份《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指出,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中國富豪們有46%正在考慮移民國外,另外14%已經開始了這一動作,約三分之一的受訪富豪稱已開始在國外投資。
另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美國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當地時間10月27日通過口頭表決,批準將取消高技能人才職業移民國別限制的議案交由眾議院討論。
中國移民相對的理想國家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其次才是美國。這也是美國放寬移民政策的原因所在。為什么美國作為世界文明的中心,其吸引力反而不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小國呢?
筆者也曾與一些資深的海外移民進行過交流,發現那些生活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朋友即使回到了國內,也都比較懷念那邊的生活,而生活在美國的基本上都在罵美國,這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福利要好于美國,人們生存壓力也更小。其實國人移民很多也是沖著人家的福利去的,歸根結底還是抱著占便宜的心態,在這方面,“理性經濟人”的特性表現得非常明顯。
當代的美國基本上呈現出了“兩窮一富”的格局,即政府很窮,民眾也很窮,但是少數富人卻非常富有。上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用涓滴效應來解釋他的經濟政策。“涓滴經濟學”認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并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這與中國的“先富帶后富”有異曲同工之妙。與此對應,里根政府的政策就是為富人大幅減稅,同時大幅削減窮人的福利,比如美國大幅降低了富人的資本利得稅,同時基本上停止了針對窮人的社會保障房的建設,并鼓勵窮人貸款買房,后者成為次債危機的根源。
“涓滴”經濟學在美國實踐的結果是:美國上層1%的人現在每年拿走將近1/4的國民收入,控制了40%的財富。25年前,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2%和33%。塔尖1%的人的收入在過去10年增長了18%,中產階層的收入卻在下降。僅有高中文化程度者的收入下降尤其明顯,在過去25年里,下降了12%。今天美國青年失業率約在20%左右(某些地區和某些社會族群為40%);每6個需要全職工作的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沒有就業機會;每7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要靠食物券生活。
現在1/3的美國人不再相信“美國夢”。一些人之所以對“美國夢”失去信心,是因為他們雖然一生都勤勤懇懇、不辭勞苦地工作,卻在老年時仍要面對令人窒息的貧窮生活。而其他一部分人,則質疑“美國夢”本身的可信度。
現在美國人生活在官方貧困線以下的人數達到4620萬,這是美國人口普查局1959年開始跟蹤該數字以來的最高紀錄。據報道,現在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有四分之三過著獨居生活,屬于無依無靠的“饑餓人口”。由于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大部分收入用于支付飯費,沒有醫療保險,很多人因無法獲得醫院的治療而死亡。而奧巴馬總統好不容易通過的醫改方案,在共和黨的掣肘之下也成了廢紙。美國的中產階級社會早已成為過去時。
大幅度減稅,不僅僅是造成了民眾的貧困,也造成政府的貧困,減稅而不削減政府開支,那就會擴大財政赤字。結果幾十年下來,美國政府債務迅速上升。美國聯邦政府總債務高達GDP的96.5%以上。債務上限在過去十年被上調了10次。現在美國基礎設施嚴重陳舊,美國許多河堤由于資金缺乏,年久失修,抗災能力低于設計水平。美國的橋梁中,大約25%有結構問題。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曾經估計,美國光是在高速公路和橋梁上就欠了大約1.6萬億美元的建設賬。美國富豪甲天下,但是政府和中下層民眾卻陷入貧困甚至破產,以至于政府連維持基礎設施和辦教育的錢都拿不出來。
世界實踐證明,美國、日本、歐洲這些奉行里根經濟學的非福利國家或是“去福利化”國家都出了嚴重的問題,而北歐、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福利國家反而繼續保持著旺盛的經濟活力,這其實與我們的思維定式很不同。
我們認為高福利必然高負債,國富必然民窮。但現實案例至少可以說明,一個國家是否欠債與福利多少沒有關系,高福利國家也可以不欠債,低福利國家照樣可欠債。另外“國窮”并不一定就是民富,而很可能就是美國這種“兩窮一富”的格局,即政府和民眾都非常窮,而只是便宜了少數富豪。
當然除了福利問題,環境問題、教育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也是中國富人移民的原因,這些問題也確實需要中國政府下大力氣進行解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