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新車主來說,在4S店買車時,通常會順手把汽車保險一起給買了。因為這樣做,修車、理賠一條龍服務,能少操不少心。
然而,日前保監會出臺一條新規關于暫停區域性保險代理機構和部分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市場準入許可工作的通知,暫停金融機構、郵政以外的所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資格核準。這意味著今后新開的汽車4S店將無法再從監管部門處獲得保險兼業代理資格,不能再賣車險了。
4S店搭售車險很普遍
市民高先生4月初在杭州東新路上一家4S店買了一輛邁騰新車,提車時銷售經理向他推薦可在店里買車險。高先生想想車險反正都要買的,便答應了。結果,交強險、三責險、車損險加上不計免賠險,一共需6000多元。事后,高先生一打聽,如果自己直接到保險公司去投保,能便宜400多元錢。若通過電話車險購買,還會再便宜些。
實際上,吸引車主在4S店買車險幾乎已成為業內的一個常見現象。今天下午,記者聯系了金湖寶馬、奧通、申通、寶通、一汽大眾省直等杭城多家4S店,無一例外都聲稱,均可現場辦理車險投保,并可提供投保、理賠、修車一條龍式服務。杭城一家車險公司的工作人員透露說,若在4S店買新車保險的話,保費確實會比市場上稍高一些,因為4S店也要從中賺取一部分利潤,但不會高太多,通常不超過10個百分點。
雖然價格貴出一截,但由于4S店在維修、理賠上有優勢,因此大部分車主盡管心知肚明,但最后還是會選擇在4S店購買車險。高先生就沒太計較:“新車上路難免擦碰較多,在4S店買保險,就當圖個理賠方便罷。”當然,購買車險,在部分汽車4S店也已成為行業“潛規則”,現在雖然已無法再強制消費者購買,但對一些緊俏車型,如果買車時車主不在店內買保險的話,4S店就干脆不賣了。
新開4S店不再攬車險
汽車4S店雖非保監會新規劍指的唯一對象,影響卻是最直接的。汽車4S店銷售保險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保險公司或保險代理中介派人員駐場銷售,另一種是汽車4S店直接銷售,保險種類主要有機動車輛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兩類。但無論哪種銷售方式,4S店事先都必須獲得監管部門核發的保險兼業代理資格。
目前省內人保、平安、太保等大型財險在4S店均采取駐場銷售方式,4S店也極少直接銷售保險,其他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以及縣市級汽車經銷商,則更多采取保險代理中介駐場或車商直接銷售保險的方式。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次監管部門之所以動真格,與目前部分保險代理機構的混亂狀況有關。他透露說,為了爭搶客戶資源,保險公司一般都會幫4S店辦理兼業代理許可證,而許可證門檻又不高,最初只要注資50萬元,盡管后來門檻一再提高,但由此導致的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已遍地開花,令行業變得魚龍混雜。甚至一個車友俱樂部、一個修理廠就能成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專做車險生意。
根據保監會此前頒布的《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保險兼業代理資格有效期限為3年,保險兼業代理人應在有效期滿前2個月申請辦理換證事宜。安邦保險浙江分公司客戶經理嚴向龍證實說,目前4S店兼業代理車險,一般要求年主營業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現在市場上正宗的4S店都可以做到,兼業代理期限則為3年,期限超過后需要保監會進行后續審核批準。而新規頒行后,意味著新開的汽車4S店以及保險兼業代理資格已經到期的汽車4S店,今后都不能再從事車險和意外險銷售。
意在整治代理亂象
保監會此次對保險代理市場祭出重拳,目的無非是整治保險代理亂象,借助提高兼業代理準入的門檻,以規范市場。
平安產險浙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范圍看,盡管各地出現了一些資本實力較強的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但區域性保險代理公司仍占了絕大多數。這些公司注冊資本金大都低于200萬元,受資本實力制約不具備銷售復雜產品的能力,業務規模小且主要集中在車險,產品同質化嚴重,容易導致低層次、無序競爭。加上這些代理機構是靠為保險公司提供保費而獲得收入,所以經常發生違規銷售、虛開發票、違規套利等現象。此外,國內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目前也已超過19萬家,除13萬余家銀行郵政兼業代理機構外,剩下的近5萬家機構大多只代理車險。
他認為,新規顯然有利于規范車險市場,促使保險代理市場開展專業化試點,對于廣大有車一族來說,今后投保選擇余地更大,不用再受車商限制,費用也會更低。保監會新近已在我省批設了國內第一家汽車保險銷售服務公司浙江鼎宏汽車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寧波轎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出資比例100%。主營業務包括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險費以及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像這類保險銷售公司明顯不同于代理公司,其銷售的險種比代理公司更為單一,將朝專業保險銷售方向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