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的實施以及有關“新三板”的擴容安排,被認為是創業板的兩大利空。不過,就在這兩大利空開始逐步兌現時,創業板股票卻普遍表現得頗為強勁,其中還有不少品種持續上漲,成為時下的一個熱點。有人說這是創業板的“回光返照”,但也有人認為事情并不那么簡單。的確,在當前的市場氛圍下,對創業板的這種頗為奇特的走勢,還是值得研究的。
其實,在創業板還沒有推出的時候,有關部門就表達了將在創業板實施直接退市的政策,而現行的創業板退市制度,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不外乎就是“不支持資產重組與借殼上市”這一條。一些投資者很擔心創業板上市公司今后是否會批量上市,其實看看創業板公司的現狀就清楚了,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絕大多數公司并不存在退市的可能性。即便今后有公司因為連續虧損,又沒有辦法通過重組獲得起死回生的機會,那么其數量也只能是極個別的。進一步說,如果真有創業板公司會退市,按照現行的規則,至少也要等到2014年。因此,那種認為實施了退市制度以后創業板公司會被大量摘牌的說法,本身就是對退市制度的誤讀。所以,在退市制度公布及實施前的一段時間,創業板股票大跌,其中是有些非理性成分。因此,現在其股價出現回歸也就是必然的。
還有人擔心“新三板”擴容以后,會對創業板構成直接沖擊。其實“新三板”與創業板并不是同一層次的交易品種,各自是在不同的場所、按照不同的規則進行交易,參與者結構以及投資目的也不盡相同。所以,很難簡單地將“新三板”擴容等同于創業板擴容,兩者之間并不構成直接的競爭關系。當然,如果今后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自行轉到創業板來上市,這倒確實會給創業板帶來很大的沖擊。但是這不過是一種設想,在中國現行的監管條件下,其可操作性并不強。而且即便是在實行登記制的海外市場,也沒有這種原先在柜臺交易的公司股份可以直接拿到創業板上市的制度安排。因此,創業板投資者對于“新三板”擴容的擔憂,恐怕也有點夸張了。
創業板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前期發行市盈率比較高,不僅遠遠超出了市場平均水平,也在相當程度上透支了其未來的發展空間,使得其投資價值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另一個則是在理論上創業板公司的經營本身就具有比主板公司更大的不確定性,業績波動會比較明顯。而在宏觀緊縮的背景下,其發展也確實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這導致不少公司的成長性不如預期。應該說,前面一個問題隨著創業板股價的下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化解,而后面一個問題,則由于市場認識以及企業現狀方面的因素,還是比較突出地存在著。應該說,既然是創業板,就一定會有著CYE創業不成功的風險,要求創業板公司每年都能夠保持50%以上的增長,否則就是“變臉板”,是不現實的。而且,創業板公司都是剛募集到資金沒多長時間,要讓這些資金發揮效益,本身也需要一個過程。要求創業板公司募股以后收益率一天也不能攤薄,這不是客觀的態度。所幸的是,現在對于創業板有一個實事求是態度的投資者多起來了,而越能夠理性地對待創業板,就會發現被認為是兩大利空的退市制度和“新三板”擴容,其實并非是真正的利空。也因為這樣,近期創業板能夠走出強于大盤的行情,而這種行情顯然不僅僅是超跌反彈。
當然,創業板的風險要高于主板,但是與之對應的,則是收益也會大于主板。投資者是買在主板股票還是創業板股票,這要根據個人具體的投資偏好與風險承受程度來定,但不管怎么樣,有一點需要看清楚的,就是不能忽視創業板的投資機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