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3】
計算養老費用
匯豐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種計算退休養老費用的簡單方法就是,按照目前的每年開支按平均通貨膨脹率折算出到退休時的終值,并乘以退休后的年限,這個數字就是您到退休時大致應該儲備的養老金。
比如32歲的李先生和妻子,預期壽命均為80歲,目前每個月的日常開支為5,000元(不包括住房貸款的還款)。假設通貨膨脹率為4%,等到60歲退休,他們的每月開支大約為14,995元,退休后20年的養老金大致應該為359.88萬元。
在具體計算時,除需要知道退休后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費用外,還應該對投資收益率有個估計,這樣就可以算出應該在退休前預留多少資金了。
比如李先生夫婦退休后第一年的月生活費用需求為14,995元,那么年生活費用需求大約為179,940元。如果不考慮退休后的生活費用增長,并且假設李先生夫婦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為4%,那么李先生夫婦退休之時需要準備的資金為179,940 4%,大約為449.85萬元。
除了解退休后需要多少養老金外,還需知道目前現有可用于養老的資金,兩者相減算出養老金缺口,并據此進行理財規劃,計算出每年甚至每個月應該投資多少錢以保證補足養老金缺口。
【STEP4】
及早開始退休理財
在著手進行退休理財時,首先要構建合理的退休財務安排。匯豐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來說,一個合理的養老財務安排,應該包括社會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儲蓄和穩健的投資等幾個方面。投資的工具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要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狀況,并按照具體的財務目標對資產進行配置。
其次,要根據距離退休的年限調整資產組合。隨著年齡的增大,投資者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在不斷下降,控制風險成為投資過程中的首要考慮因素,為退休計劃而設定的資產組合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
匯豐中國相關負責人建議,隨著退休年齡的臨近,應該逐漸調低股票等高風險產品的配置,轉向較保守穩健的投資工具,如債券,以避免受到短期內市場波動的影響,達到資產保值的目的。最后應該合理安排商業養老保險。
小貼士
復利的威力
對于不少年輕人來說,退休還是相當遙遠的事情,不如趁年輕,先享受享受生活,退休計劃可以等到40歲以后再做考慮。
那么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呢?匯豐中國相關負責人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上述負責人點評說,李先生雖然儲蓄的年期短,總供款少,但由于開始的時間早,到57歲時,所累積的價值超過了儲蓄年期長、總供款多的張先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復利的原因。因此,退休計劃需要及早開始,并配合復利的增長,以實現更高的財富累積效應。
未來養老收入來源主流模式
企業年金
2006年6月,001號企業年金計劃——聯想集團企業年金計劃正式獲批,這標志著中國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的真正開始。隨著企業年金市場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企業年金作為有效的員工長期激勵機制。經過五年的發展,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全國已經有37583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參加員工1475萬人,基金余額達到了3270億元。
目前,提供企業年金專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有很多,招商銀行是最早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其產品主要是為“金色人生”系列企業年金集合計劃。計劃包括榮享、尊享、樂享三個產品,并在業內率先推出自主投資選擇和離職轉保留功能,以充分滿足企業和員工的資金管理需求。
招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與社保養老金相比,企業年金在賬戶模式和投資管理方式上具備突出的優勢。如在賬戶模式上,社保養老金采用的則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混合賬戶,企業年金是產權清晰的個人賬戶。企業年金的個人賬戶采用繳費確定模式,不存在虧空,可攜帶性強,具有很強的激勵效應。社保養老金中的統籌部分則采取“年輕人繳費用于老年人支出”的現收現付模式,目前還不能實現全國統籌。此外,在投資運營模式上,企業年金采取信托模式,實行私營管理和市場化運營。因此,企業年金不僅成為員工激勵的有效手段,“基礎養老金+補充養老金+自身養老儲備”也有望成為未來退休養老收入來源的主流模式。
據了解,企業年金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單一計劃和集合計劃兩類。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建議采用單一計劃的模式。對于中小企業,則建議采用集合計劃模式。集合計劃是由多個企業共同參加的企業年金計劃,具有門檻低、費用薄、流程簡化等特點,比較適合中小企業。集合計劃的企業資金管理模式,由多個企業共同參加的企業年金計劃,一經設立,其管理費率、投資組合、計劃條款等內容已經確定。
養老新模式
以房養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