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別提示的一點是,王女士的丈夫可以利用公司為自己和自己的員工投資團體保險,這類保險業務可以選擇的險種是非常多的,同時又可以為企業進行合理避稅,達到開源節流、提高員工福利、加強自身保障的三重目的。總體來講,王女士的家庭在保險方面的需求較多,建議王女士量力而行,切忌追求高保額,導致家庭每年在保費上的支出過多,引起生活質量的下降,建議全家保費合計為家庭年結余的30%,即9萬元。
保留學區房意義不大
王女士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情況,應從未來可能面對多種額外花銷,實現諸多理財目標的角度去考慮。
建議一:
王女士原資產主要集中在160萬元的房產上,當然王女士可以選擇將學區房出租來賺取租金,但目前我國房地產租售比過低,且孩子即將考大學,繼續留著學區房的意義已經不大,加之國家對于調控房地產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未來房價走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基于以上幾點原因,建議王女士出售學區房,以提高家庭的資金充足率。
建議二(假定已經賣掉房產):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上說,原來王女士的資產沒有進行任何投資,這樣做會導致整體資產的收益性太差,難以抵御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貶值。
修改資產配置比例之后(見下表),一方面滿足了整體資產的流動性要求,可以應對突發情況;另一方面,該配置方案使王女士的資產在穩定增長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彈性。整體來看該配置思路的調整主要在于增加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比重,實現資產整體的穩定增長,同時增加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以達到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超額回報。
從投資期限來看,這種投資偏向于中長期,對于短期產品的配置并不多,總體來看出現整體虧損的概率非常低,年化預期收益率達到7%的概率可以達到80%。同時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王女士家庭年收入整體較高,非常適合進行一些基金定投或者黃金積存類等投資方法,一方面這種方法可以彌補一次性買入以后由于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非常適合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進行成本的平攤,獲得更多的籌碼,平抑短期市場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強制投資,避免一些無謂的額外花銷。
財務狀況分析
案例中王女士的家庭現正處于理財規劃中的成熟期,這一階段正是財務壓力較大的時候,夫妻兩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收入能力呈現長期下降趨勢。這時候孩子還沒有工作暫無收入能力,雙方父母在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對家庭經濟的壓力也在逐年遞增。
收支方面,王女士月收入為4000元,年收入約為48000元,因為王女士職業為公務員所以收入非常穩定。丈夫為自營企業,年收入約為30萬元,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全家年收入合計為348000元,年支出為48000元,年結余為300000元。應該說這樣的家庭日常生活還是比較寬裕的,消費支出也不高,人均年消費僅7000元左右,這樣的家庭非常適合進行一些長期理財的規劃。
在資產方面,王女士的家庭現有一套閑置住房約合160萬元,車輛約合40萬元,存款25萬元,合計資產為225萬元,無負債,無投資經驗,無明確風險偏好。就王女士目前的家庭情況而言,夫妻兩個人的收入要用來養活自己、四個老人和孩子,屬于我國城市社會中典型的“421”家庭,這類家庭的經濟壓力主要來自于老人的贍養和孩子的撫養費用。針對這種情況,以王女士目前的資產配置是難以應對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