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高端理財市場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客戶涌現出來。與此同時,銀行、基金、券商、期貨等機構發展迅速,金融市場產品越來越多元化,為投資者理財提供豐富選擇。
張女士今年40歲,浙江溫州人,之前通過炒房完成原始積累。張女士是位比較理性的投資者。在投資之前,她會做很多功課。雖然當地民間借貸利率較高,但她認為風險較大而較少涉足。2006年,張女士與朋友一起投資于一家未上市公司股權,并在2011年公司上市后退出,所投入資產翻了五倍。雖然張女士的抗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但她并未就單一標的展開投資,而是積極多元化,投資范圍涉及房產、私募股權投資(PE)、股市、固定收益多個領域。
隨著宏觀經濟的不斷變化和金融市場的進步發展,未來投資者對資產配置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首先,目前經濟處于衰退期,很難有低風險高利潤的賺錢機會。例如像2006年股市大牛市,以及近幾年房價大漲的投資機會未來很難出現,而保持“剛性兌付”不壞金身的信托產品也屢屢出現危機。
其次,投資渠道有所拓展,圍繞不同門檻,風險收益比,以及不同流動性可選產品也越來越多。一方面,債券、銀行、信托理財產品等不同門檻的低風險產品發展迅速;另一方面,股票、基金、期貨等彈性較大的理財工具為廣大投資者所接受,且細分品種越來越多。
再次,投資者理念會有轉變和成熟的過程。同時,市場中出現的投顧機構越來越豐富。券商部門的經紀業務部門轉變盈利模式,銀行也紛紛成立私人銀行部門,諾亞財富、好買基金等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拿到基金銷售牌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高端投資者理財指明方向。在這種大背景下,理財市場的參與者都在發生相應變化:對投資者來說,是投資理念和思維的轉變;對資產管理機構來說,是管理和服務能力的提高;對投顧機構來說,是以客戶服務為導向的真正實踐;對整個理財市場來說,則是財富管理時代的來臨。
更有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未來對高端客戶的服務不僅僅局限于賣出去一款理財產品,為投資者創造多少收益。未來的資產管理公司將積極開展渠道合作,在為投資者實現穩健收益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客戶生活質量提高,例如旅行服務、移民服務、子女教育、健康療養全方位多元化立體服務,甚至家族財富傳承延續等等,都可以劃入未來財富管理范疇之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