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新浪在四大門戶中率先推出了微博,這款產品成了新浪的救命草。在飯否被和諧,其他微博產品處在青黃不接時期,新浪則通過長期積累的名人資源和運營經驗把握住了這次難得的市場空白期。舉全公司之力,新浪微博迅速成為了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臺,用戶基礎較2010年擴大了25倍多,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當時FACEBOOK高達600億美元的估值也激發了投資者對新浪的熱情,股價也一度攀升至135美元的高位。
然而,微博這只新浪舉全公司之力養大的奶牛卻不產奶。攀升到135美元的股價高峰后,之后股價一路下跌至50美元。微博盈利的不明朗直接影響了股價的走勢。圍繞著微博盈利產生了高管調整,阿里百度入股,截取草根大號廣告分成等各種動蕩。
微博龐大的流量就像一座難以開采的“金礦”,最短平快的贏利方式仍是新浪最擅長的賺錢方法–廣告。新浪曾經在微博的Android和IOS客戶端上都以幾百萬的高價吆喝過廣告,吸引了包括寶馬等高端不差錢的廣告主。不過這些廣告主本來就是屬于新浪的門戶客戶;微博的投放不免和門戶形成左右互博之勢。為了吸引更多中小廣告客戶,在最新的微博V5版本發布之后,新浪又出臺了一種新型的廣告方式,商業賬戶可以在粉絲時間線中置頂微博,以保證廣告信息被用戶看到。這個模式是新浪微博從Twitter上借鑒過來的,雖然有利于廣告客戶,卻犧牲了用戶體驗,遭到了用戶的一致差評。
在信息流內插播推廣廣告,是下下策,這會引起用戶的極度反感;在社會化媒體時代,用戶需要的是內容,而不是廣告。任何廣告都會引起用戶的反彈;反而有可能蔓延成對品牌不利的口水仗。在我看來,微博有兩大金礦可以開采,分別對接著互聯網最成熟的兩種商業模式:搜索和電商。
1. 做大微博搜索 ;如果百度或者阿里成功入股,無論借助百度服務萬千中企業,或者阿里服務眾多網商的經驗,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展示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廣告內容;是一條可行的盈利之路。比如用戶搜古箏,可以展示學古箏,賣古箏等相關的官微推廣內容。搜索化妝品,顯示淘寶的某個化妝品鋪子,直接鏈接到淘寶鋪子,無可厚非。微博搜索可以幫助新浪擴展原來不擅長的中小企業客戶群。
2. 直接做微博電商。 比如新浪最近和小米合作,通過自身掌控的賬號資源,再動用微任務收編的草根大號資源;加上水軍推波助瀾;迅速銷售出5萬臺小米手機;并從中獲得分成;的確是一個可行的模式。我們都知道互聯網是用戶注意力的競爭,競爭的表現就是對流量的競爭。微博的優勢就在于瞬間聚集用戶注意力,而對新浪來講成本幾乎為零。奔馳剛剛也做了一次類似的活動,666輛新年特別版在短短的490分鐘內搶購而空。對新浪來講,和小米,奔馳這樣的大客戶進行合作,正是新浪作為傳統門戶不可取代的優勢。
無論是微博搜索,抑或是微博電商,不可逃避的是新浪微博本質是一個內容平臺。如同淘寶是網商平臺;百度是信息平臺一樣。 微博的生意做大取決于內容平臺是否可以持續繁榮,并保持穩定的用戶增長。在微博上,如何形成扶持一批優秀的原創能力的博主的一個機制是新浪要重視的問題。我們看到,反而是基于微博的@虎嗅網 @雷鋒網 等持續對原創作者進行鼓勵和扶持。虎嗅不斷的轉發推送其優秀作者的精彩文章和點評;而雷鋒網會如傳統媒體一樣為優秀作者支付稿費。新浪如果能形成一套長遠的鼓勵優秀原創的體制出爐,鼓勵更多包括類似 @黃剛-物流與供應鏈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 等專業微博出現;那就能擴大微博的群眾基礎。只要持續成為中國第一的影響力平臺,盈利又怎會是一個問題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