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勤事務所《2012全球零售力》報告稱,2010年,全球零售企業250強海外銷售額達到銷售總額的23.4%,平均跨國經營國家數達8.2個。而我國商貿企業“走出去”還處于起步階段,亟待借鑒國際經驗、采取靈活的經營方式、完善政府支撐體系,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這巨大成就的背后,從開放經濟的角度來講,主要存在著內需與外需、進口與出口、內貿與外貿的失衡。而要解決這三大失衡和實現中國經濟由大變強,必須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加快實施中國商貿服務業“走出去”戰略。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商貿服務業“走出去”的狀況不盡如人意。從空間分布看,到目前為止,我國境外批發和零售業投資的國家(地區)主要在中國香港和東盟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很少。根據《201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稱,截至2011年,我國批發和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490.9億美元,其中在香港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408.5億美元,占我國批發和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83.2%,在東盟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26.99億美元,約占我國批發和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5.5%。而在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12.85億美元,占我國批發和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2.6%,在歐盟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8.09億美元,占我國批發和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1.6%。從經營主體看,主要是經營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較少,而且大多為制造型商貿企業,并非獨立型商貿企業。從經營方式看,主要是經營批發市場,經營業態較為單一,且沒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社會。這些狀況的直接結果是造成我國商貿服務業“走出去”的國際化水平偏低、國際競爭力不足。據德勤事務所《2012全球零售力》報告稱,2010年,全球零售企業250強海外銷售額達到銷售總額的23.4%,平均跨國經營國家數達8.2個,而我國商貿企業“走出去”還處于起步階段。
導致這種狀況既有我國商貿服務企業自身存在的因素,如經營規模小、經營管理落后、知名品牌缺乏等內部原因,也有我國政府對商貿服務企業“走出去”支持不足等外部原因。因此,要加快實施我國商貿服務業“走出去”戰略,必須內外兼收,齊頭并進。
從商貿服務企業自身來說,“走出去”可以借鑒國際經驗,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環境和市場條件以及自身的條件采取靈活的經營方式。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商貿服務企業“走出去”的模式主要有三種:先易后難、先難后易及混合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商貿服務企業通常采用先易后難的發展模式,以減少“走出去”的風險。例如,走國際化經營的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最初選擇進入地理鄰近且文化差異較小的墨西哥、加拿大,然后進入地理位置較遠的阿根廷和巴西,再進入地理位置遠且文化差異大的亞洲市場,最后才選擇進入地理位置遠、市場競爭激烈、政府限制較多的歐洲市場。而且,沃爾瑪還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環境和市場條件以及自身的條件采取靈活的經營方式。目前我國商貿服務企業國際化經營也主要從香港和東盟地區擴張開始,符合國際基本經驗,值得借鑒。
從外部因素來講,需要政府完善支撐體系,為商貿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支持。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我國政府對商貿服務企業“走出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與東道國建立政策協調機制,包括與東道國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開展政府間商貿流通政策對話、減少或解除東道國對我國商貿服務企業“走出去”的各種規制或經營范圍的限制;鼓勵政府駐外行政機構和金融機構為商貿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各種商業信息,提高其投資的經濟效率;提供財政、金融、稅收支持和投資保險服務;此外,還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商貿服務業對外投資法律法規體系,為商貿服務業“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