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他正好剛從外地出差回來,正在跟幾個單位洽談合作事宜,2013年準備擴建廠房。
許安邦是晶葉(青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因為未來幾年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迎來“爆發期”,有利他們產業的發展,他們企業也準備抓住機遇大力發展。
2013年1月6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立生物產業為戰略新興產業,首次明確提出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明確了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等7大重點發展領域和主要任務。
其中生物醫藥排在七大產業的首位,被市場認為是目前戰略新興產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產業。
具體而言,《規劃》提出,生物醫藥產業將促使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并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
“這對我們生物企業是利好消息,該政策是順應生物醫藥產業全球化發展趨勢,預計未來20~30年都有好的發展勢頭,下一步我們公司計劃加大研發投入以順應政策利好的發展勢頭。”從事醫學健康產業經營的許安邦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
3.6萬億盛宴待分享
據相關專家估計,“十二五”末,生物產業產值將達到4萬億元水平,其中生物醫藥部分產值將達3.6萬億元。
如果要尋找一個利潤率最高的行業,生物醫藥產業在首選范圍之內。進入21世紀,醫藥產業迅速發展,年增長約10%。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醫藥產業年增長超過20%,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但跟國際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的產業規模有待擴大,競爭力有待加強。
眼下生物醫藥已被國家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意味著該產業將在今年迎來發展的轉折點。據相關專家估計,“十二五”末,生物產業產值將達到4萬億元水平,其中生物醫藥部分產值將達3.6萬億元。
按照《規劃》,國家未來將全面加快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促使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并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和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提高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度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
該政策使生物醫藥行業迎來重大利好,一些細分領域有望受益。“未來疫苗行業、基因工程以及蛋白工程三大領域最受益。” 上海一位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師告訴記者,因為這些領域的技術容易突破,靠國內研發人員的努力能做到,而一旦新技術突破,則對行業與企業影響較大。
記者注意到,《規劃》提出要推動新型疫苗(包括治療性疫苗)研發和產業化;加速治療性抗體等蛋白質和多肽藥物的研制和產業化,促進核酸類藥物發展;發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技術與裝備。
在疫苗產業中,掌握核心發展技術的一些龍頭企業有望在未來產業規劃發展中率先分得一杯羹。
從事疫苗產品的沃森生物(300142.SZ)董秘徐可仁曾經公開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內生增長和外延式發展相結合的發展戰略,借力超募資金,尋找合適的生物藥并購標的,不斷完善“大生物”產業布局。
不過,雖然《規劃》提出,促進血液制品綜合利用水平的升級,支持重組血液制品的研制和產業化,但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血液制品行業存在難以破解的僵局,企業的增長受限。
在上述上海分析師看來,血液制品等行業提供的都是原材料供給,而這種供給受限制,短期很難有較大突破,因此血液制品行業受益或有限。
不過,從事醫藥行業研究的長江證券分析師鄒朋告訴記者,國家會進一步支持血液制品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優先將漿站資源向綜合利用度高的龍頭企業傾斜。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細分領域的上市龍頭企業最受益,畢竟在規模與市場上有優勢,越優秀的企業越容易享受政策優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