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2年,中國經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增長放緩,第三季度GDP增速下降到了7.4%,創三年半以來的新低,股市更是哀鴻遍野,大盤的一再下跌讓人對市場徹底失去信心,乃至在2012年12月中旬上證指數快速反彈并連續突破阻力之后,大部分人依然不相信股市會真正反轉;這一年中房地產市場表現也缺乏亮點,盡管出現個別的“恐慌搶房”之類的事件,在調控不放松的壓力下,基本上保持著平穩,成交以曾經保持觀望的剛性群體需求釋放為主,投機性很小;另外,很多投資者抱有希望的黃金也變得麻木不仁,在美國連續量化寬松政策的刺激下,玩了幾次“過山車”后,完全沒有像預期那樣暴漲,令市場失望萬分。
增長放緩成就債券牛市
在各種投資渠道都顯得黯然失色的時候,一個之前不太被人關注的領域悄悄壯大起來,這就是2012年如火如荼的債券市場。事實上,在2011年四季度,伴隨著暴跌之后的觸底反彈,債券牛市就已經開始顯現,盡管在2012年四季度經歷了一波調整,債券市場的繁榮依然沒有停止。這波牛市表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各種債券漲勢喜人,很多利用杠桿的投資者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與債券牛市相關的報道占領了各家財經媒體,表現突出的債券型基金更是被輿論廣泛關注.。截至2012年12月14日,308只開放式債券型基金中只有10只收益為負,在各種投資產品中大放異彩,著實火了一把。
債券市場的火爆,與宏觀經濟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當經濟衰退、通脹水平下行并進入降息周期的過程中,股票和商品的表現會很差,此時債券為王。一旦拐點出現,通縮轉入通脹,經濟開始復蘇時,債券的魅力將會逐漸被股市超越。
其中,利率的變化是影響債券市場的根本原因,而2012年正好就是降息與通脹逐漸下降的一年,這一年中經歷了兩次降息,CPI則從1月的4.5%下降到了11月的2%。進入降息通道之后,債券的固定收益與掛鉤銀行利率的其他理財產品相比,優勢顯得更為突出。而在2012年,由于經濟放緩導致的通貨緊縮使得CPI成下跌趨勢,也使得人們對跑贏CPI的需求降低,債券的收益就顯得很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大多數情況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如同天平的兩端,具有此消彼長的逆相關性,尤其是在2012年,極其令人失望的股市和宏觀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市場資金紛紛從高風險領域逃入低風險又旱澇保收的債券市場。股市的熊市狠狠地推動了債券的牛市。
經濟恐將延續底部震蕩
那么2013年債券市場能否依然充滿投資機會?若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每到跨年之際,社會各界對經濟形勢的預測便不絕于耳,而在不久前“世界末日”結束之后,這種預測在某種程度上顯得更有意義。市場對宏觀經濟的預測相對比較統一,經濟觸底后呈“L型”走勢這一判斷基本是主流觀點。然而對于中國來說,2013年的經濟形勢與前幾年相比變得更難預測了,這主要是因為伴隨著各種改革的預期,宏觀經濟政策可能與以往有所不同,每一項政策對市場都可能產生決定性的作用,股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全體投資者信心幾乎消失殆盡的情況下,“城鎮化”概念的提出使股市反彈急速開始,之前各種預測顯得毫無意義。
2012年12月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升至50.9,創14個月新高,顯示制造業活動進一步擴張,同期的CPI和PPI都有所回升。伴隨著A股的繼續反彈,這些數據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本輪物價下跌周期結束的標志,新的經濟上升周期正在形成。
然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宏觀經濟確實已經開始短期回暖,但回暖的可持續性有待觀望。雖然匯豐PMI繼續上行,但在出口新訂單跌破50的情況下,整個新訂單(含出口和內需)卻逆勢上揚“單騎救主”,而且并未帶動生產指數的成功上行,暗示企業認為這種新訂單的增加是臨時而非可持續的。依然高企的人民幣匯率也會極大制約出口商的競爭力,壓制出口增速。
另外,魯政委表示,近期經濟反彈的重要支持,更多依靠信貸之外的資金來源,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因被冠以“影子銀行”之名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懷疑。到2013年,這些“影子”資金能否繼續穩定供給,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監管層態度可能是很謹慎的。
如此看來,憑借2012年年底股市的反彈和偏樂觀的經濟數據并不能確定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已發生了反轉,如果2013年的宏觀經濟確如市場判斷的那樣,進入“L型”右邊的一個持續平衡調整狀態,那么很可能對應著偏低的增速和逐漸回升的通脹水平。安信證券高級固定收益分析師景曉達表示,2013年經濟如果可以在現在的增速上穩定下來,所依托的首要力量來自投資,市場尤其寄希望于2013年上半年政府投資的加速。然而近期被頻繁解讀的“沒有水分的增長”似乎會令這一希望落空,在“保持穩定性和持續性”的前提下,2013年的貨幣政策可能與2012年差別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直接投放到市場的刺激資金有限,恐怕在發生更大的政策或結構利好之前,股市想要延續反彈行情并不容易。魯政委表示,2013年股市很可能是延續整理與震蕩的“豬市”,沒有明顯的趨勢,散戶想要在這樣的行情中賺到錢很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