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入行以來到離開霸菱為止,徐新在對投資組合公司平均兩年半到三年的持有期內,獲得了超過100%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回報的絕對值在3倍以上;她參與投資的10個案子中,已有6個成功退出,“其中產生了丁磊等四位福布斯富豪”。
做VC的成就感讓徐新深深地癡迷其中。女人們熱衷的服飾美容之類的話題徐新完全不感興趣,但是她跟創業者們討論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來卻常常不知疲倦。“這個職業真的給了我太多樂趣,否則我整天工作那么長時間多痛苦啊,現在我每天都很開心!”
獨立
2004年6月,徐新宣布將退出霸菱集團。
2004年正值中國創投市場復蘇并迎來一個新的高潮,徐新認為這是創業的大好時機,她最終決定建立一個全新的專注于中國市場的創投平臺。
2005年1月正式離開霸菱集團后,已經懷孕的徐新花了1個月時間為中華英才網找到了投資者Monster集團,后者以500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了中華英才網40%股份,將其納入了自己的全球網絡。接下來的2月,徐新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產假還沒休幾天,她又擔負起了中華英才網與Monster的整合工作。
直到2005年9月,徐新創立了今日資本。
當時擺在徐新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與一些國際知名VC建立品牌合作,這樣可以輕松獲得投資;二是創建自己獨立的品牌,但融資過程也許將要艱難得多。但徐新非常認同“做基金的最高境界就是獨立”。最終在她心中,獨立的念頭壓倒了一切:“如果我們走第一條路,想獨立至少也得7年之后,與其那樣為什么不直奔目標呢?”
2005年11月,今日資本踏上了近一年的融資之路。對于LP(有限合伙人,創業投資基金真正的出錢人)來說,今日資本團隊過去的業績,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程度都是其考慮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作為創始人的徐新必須在短短一兩個鐘頭之內取得他們的信任。
在今日資本目前的6人團隊中,共有徐新、俞忠華、溫保馬3位合伙人,其中俞忠華等3人是徐新在霸菱亞洲時所帶領的原班人馬,連同中華英才網原CFO李明達在內,都跟徐新有多年的共事和磨合經歷。來自英聯投資(Actis)的溫保馬是位擁有10年投資經驗的老將,其積極大膽的風格恰好能與保守穩妥的徐新互為補充。“我們共同的理念就是把今日資本做到基業常青,也一直堅信品牌的力量,希望把今日資本做成一個品牌,更希望能帶給LP持續的利益。”
在融資旅程中,徐新和溫保馬等人一起頻繁地穿梭于歐美亞大陸,平均下來每天要進行3至4場演講加答辯,每次都要花費一兩個小時。徐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一天之內跑了三個國家,到最后一場演講的時候累得都快要失去了激情。
2006年1月,今日資本融到了7000萬美元的第一期資金。到2006年10月為止,今日資本共融到了規模為2.8億美元的第一支基金—今日資本中國成長基金(Capital Today China Growth Fund)。今日資本中國成長基金的構成非常多元化,承諾資本(Commitment Capital)主要來源于英國政府投資基金(CDC)、國際金融公司(IFC)、Partners Group、陶氏化學退休基金、寶馬家族基金等歐美亞的政府基金、養老基金及家族基金。
贏在中國
“創業是一件很艱辛但非常光榮的事情,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覺得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至少給自己一次創業的機會和經歷。”創立今日資本正是徐新給了自己這樣的機會。“中國的市場規模足夠大,對創投業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所以我們想打造一個完全本土的資本品牌,專注于中國的市場和創業者,這也是我的一個創業夢想。”
當時,恰好《贏在中國》找到了徐新,她欣然答應與其合作,因為她想給更多的創業者圓夢的機會,“創業企業的興旺也將直接帶動創投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