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熊曉鴿:06年VC投錢過快 創業者顯浮躁

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和清科創投CEO倪正東盤點2006創投
新浪科技訊 1月26日上午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IDG VC)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和清科創投CEO倪正東做客新浪“VC人生”就國內創投業2006年的發展狀況和呈現出的不良勢頭、以及2007年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趨勢與各位網友做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以下為聊天精彩觀點:
倪正東:2006年的風投是正經歷從瘋狂到理性。去年投了17.8億美元,投了大概324個項目,這是歷史最高水平。其中7.6億美元是投了互聯網公司。這個我覺得2005年、2004年以前都沒有的,這是當時的熱潮。
熊曉鴿:為什么我說過熱的一點在什么地方?因為很多的基金在05年底或者06年起來以后,面臨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管是很有名的基金公司也高,團隊相對來講都比較嫩,沒有真正做這方面的經驗,所以表現出來就是投得太快。當然可能投得很快,投資的量也比較大,因為你沒有太多的時間。
熊曉鴿:據我所知,有一些基金可能是說05年融的或者06年融的,到現在可能都投光了,所以這樣的話當然也可以說明一點,中國的市場特別好,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是也反映出你投得過快了一點。
熊曉鴿:對2006年風險投資發展的情況我還是有點擔憂。因為在美國的歷史上看,風險投資做得還是以美國風險基金為主的,在美國兩年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一個是95年,一個是99年,95年的時候,那時候一些基金建立起來了,投了很多的互聯網公司,最后得到了很好的回報,95年融的錢非常好,但98年左右,99年開始就退出來了。
因為95年的錢很好融,所以大家融了很多錢,融的錢又多,投下去的也很快,而且大家都在爭奪做過風投的人,因為你拿的錢多了,就要很多人管,非常像國內06年的情況,一下子很多錢拿來以后,很多沒有經驗的時候,拿來就成了風險基金了,很容易融到這個錢,但是就出現了投的效果不好的問題。
你回過頭來看美國,我去年因為有一些國外其他的合伙人參加了歐洲的一些投資人的會議,看他們統計的數字來看,99年的基金在美國哪怕是第一的,沒有一個基金說我99年融的錢回報率很高,現在他們還是在拿95年投資的基金回報率說事。
當然我不愿意看到06年融的這些錢成為像美國99年融的基金。這樣會把投資人的胃口搞壞了也不好,中國為什么那么多錢進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因為99年美國融的錢,在美國的表現不好,沒幾個上市的,沒有一個很好的故事在說,所以這些公司要發展的話,錢也花得差不多了,能剩下來的,95年留下來的品牌,利用這個影響融到一些錢。
熊曉鴿:風險投資拿到的錢多對創業者未必是好事,當然對創業者短期內是好事,拿得錢也多,但是這容易造成他的浮躁,給人一個錯誤的感覺--凡是有一個新的概念把錢拿到就行。
熊曉鴿:如果你一個公司,你是要靠投資人的埋單你才能能夠成功的話,那這個公司就是泡沫了,一定要你的客戶能夠來買你的東西才能成功,這是一個重要的一點。
以下為聊天實錄:
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今天又來到我們“VC人生”的聊天現場,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IDG VC)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和清科創投CEO倪正東跟我們一起聊2006年國內風險投資發展的情況,以及2007年的投資趨勢。
我們聊天當中將會重點就06年國內創投產業的發展情況,包括行業內的一些不良的現象與各位網友做深入的溝通。各位網友除了通過電腦參與,您還可以通過手機訪問新浪網,在移動中關注聊天全程,手機新浪網的網址是:sin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