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DG在中國的全部投資額和投資企業數量計算,每個項目的平均投資額均不到200萬美元,而IDG在這些公司的股權,一般也都在25%以下。IDG在選擇項目的時候,遵循的三個基本要素:行業競爭力、企業產品競爭力、團隊競爭力。“這三者中,我們最看重團隊,產品可以變,但是賣東西的人不能變”,熊曉鴿表示。
不斷給創業者們施加壓力,IDG的成績自然不錯,其平均年回報率已超過40%,在中國互聯網市場十年間的投資回報至少為10億美元。
IDG最近的一次成功伴隨著百度的上市。1999年,其以120萬美元投入百度,獲得4.9%的股份。2005年8月,百度登陸納斯達克時,股價瘋漲至最高每股150美元。如果按照這個價格計算,IDG將能從百度身上賺回約1億美元的利潤。熊曉鴿感慨,“在美國,你的成功率達到1/10就很不錯了,但是中國的回報率遠遠高于美國。我們很多都是將外國的模式,通過在中國尋找合適的伙伴,移植到中國來,這樣會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2006年幾乎所有VC都在關注互聯網中最熱的概念——Web2.0。對于IDG而言,除了互聯網外,移動商務、娛樂也是今年投資的主要方向。熊曉鴿尤其看好移動增值市場,他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手機用戶群,移動增值領域前景無限。”
熊曉鴿認為,“中國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投資環境,一是政策的扶持,二是退出機制的完善。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還不能說是一個‘成熟的環境’:只有鼓勵投資的措施,缺乏健全的退出機制。“小鴿”勸告正在進入中國的風險投資家,在中國的投資人必定是掙錢的少,賠錢的多,只有那些對中國真正理解并有足夠耐心的人才有可能掙到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