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今天的冬天似乎不太冷,但今年的互聯網投資似乎很冷。根據咨詢機構ChinaVenture上周公布的統計數據稱,10月中國創投市場互聯網行業已披露案例僅1起,投資金額在中國創投市場投資總額中不足1%。有關專家因此認為中國互聯網的投資熱正在消退。
與此同時,股市的創業板市場推出在即,中國的風險投資正迎來新的高潮。那么,為什么曾經被追逐的互聯網公司反倒突然成為了冷門公司了呢?
大眾評判臺
勵俊:不奇怪
這兩年房地產、能源和礦產資源投資都是熱點,收益率也比互聯網行業要好得多,所以互聯網投資額迅速降低并不奇怪。而且經歷過上一輪投資高峰后,目前質量較好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寥寥無幾了。
趙文斌:缺乏贏利模式
互聯網投資一直陷入過冷和過熱的非良性交替循環中,在缺乏良好贏利模式下,依靠資金堆積只能形成繁榮的泡沫。互聯網投資始終讓資金猶豫不決,目前的冷場也許有助于互聯網在壓力減輕后反思今后的走向,更好地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獲得贏利模式上。
何欽:回報
互聯網經過高速增長期,現在已經進入穩定期,能夠贏利的領域,如門戶、搜索等已被幾大公司牢牢占據,其他人很那再打開局面,而新的概念還沒有找到贏利模式。VC是一種投資,當然要講回報,如果只有投入而沒有回報,就算VC有多好的前瞻性,也堅持不住。
陳風:信心受挫
風投不可能只在互聯網一棵樹上吊死,如果其他行業比互聯網能獲得更多的回報、風險更小,為什么不選擇其他的行業呢?更何況,如今中國概念的互聯網公司在美國都在下跌中,還有被訴訟的,在這種信心急劇被挫的情況下,還有誰敢于冒這個風險來投資呢?
◆沸點特稿
互聯網投資遭遇六大“冷凍劑”
林永泉
月有陰晴圓缺,市場也無法總在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