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橋的心病
網游世界的動蕩和不安寧是陳天橋的心病,陳天橋一度想轉型到內容產業,夢想以“盛大盒子”來確立一個百年的產業。
為了服務于這一產業,他甚至煞費苦心地拿到了新浪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然而,陳天橋千算萬算,算掉了政策體制這一非商業性因素。盛大盒子鬧哄哄地上場,卻沒有贏得萬眾擁戴的掌聲。
2005年的轉型不成功最可怕的后果是讓網易和九城成了網游產業的代表。2005年史玉柱的進入點醒了陳天橋,網游產業還是一個油水十 足的行業。
他第一次順從了市場的意志,在得知史玉柱將徹底否定網游世界的收費贏利模式之后,他于2005年11月提前布局,提前改變了舊有的收費模式。
史玉柱的《征途》其時還未顯形,劍未出梢,陳天橋就感受了生命盡受威脅。他終于明白,人或許只能吃一碗飯。
2006年到2007年,陳天橋在很大程度上放緩了盒子的夢想,在強手進入的情況下,他不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在網游的世界,一著不慎,會落個滿盤皆輸的下場。
在網游的江湖里,先入者意味著落后和挨打,而且威脅隨時隨地會出現,玩家的厭倦也隨時可能產生。人在網游飄,實在是危機至極。
若干年后,史玉柱的巨人夢碎也是不難預測的。以巨制人,人何以堪。人都是凡體肉胎,史玉柱的巨人之夢本身就是史玉柱人生悲劇的根源。
殺回馬槍的陳天橋2006年極其不順,巨額的虧損讓他顏面掃地,而網易和巨人不時搶走市場占有第一和市值第一的寶座又讓他處在一個意氣無法風發的尷尬境地之中。
網游競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像股價一般漲跌互見的局面引發陳天橋的心病。于內,他盡力阻止團隊出走重新創業,于外,他得無比警惕新入者的攪局,像巨人出世一樣,世界為之一變。
很快,陳天橋根據自己的戰略性的優勢推出了控局策略。盛大的三大優勢一是內容,二是平臺,三是資金實力。
2007年,陳天橋的“胡蘿卜”戰略出臺,分別命名為18計劃、20計劃和風云計劃。
所謂18計劃,就是“每個月18號,盛大聽你講故事,如果你的團隊、你的計劃能夠被證明在未來有價值,那么你可以和我們聯系”。聽,盛大的棒棒糖有多么吸引人。
20計劃則是要“拿游戲收益和游戲運營團隊的骨干分成,最高分成比例可以達到20%”,陳天橋想以這樣的方法穩定隊伍。
風云計劃指的是盛大計劃投入20億來收購有潛力的游戲開發團隊。
2007年,陳天橋拿出一億元收購了成都錦天科技。與其說陳天橋的戰略是一個進取型的戰略,還不如說是一個保全型的策略。
實際上,巨人的研發團隊就是出自盛大。像史玉柱這樣的大鱷,陳天橋永遠無法阻止其產生。
而巨人僅憑一款征途而創造50億美元市值的神話再一次激勵著后進者的獨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