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向晚期項目集中 預備上市項目投資過熱
“風險投資應該更多關注創業階段。”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上周五在深圳表達了他對國內創業投資發展的擔憂
“風險投資應該更多關注創業階段。”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上周五在深圳表達了他對國內創業投資發展的擔憂。事實上VC的PE化趨勢已經使得中晚期股權投資項目出現過熱,而早期項目的主陣地仍在外資創投手中。
1500人參加了上周末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創下了歷史紀錄。過去一年間在國內涌現的股權投資機構超過了之前5年的總和,又逢創業板有望于年內推出,這些機構們都在急切地尋覓新的資金和項目。
資本向晚期項目集中
論壇現場,記者遇到了數家原本戰斗于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他們希望在一級市場找到機會。此外,股市、樓市的斷裂性下跌也迫使國內的民間資金尋求新出路。
證券界元老闞治東去年年底正式投身私募股權投資,他在上海創辦的公司,股東幾乎全是民營企業。原深圳創新投總裁陳瑋也在差不多同一個時間發起一只9億元的人民幣創投基金,資金來源也是清一色的民營企業和富裕個人。此外,《第一財經日報》之前也對眾多的浙商投資的晚期項目作過陸續的報道。
大部分資金盯上的是“差一口氣就能上市”的企業,或者說Pre-IPO項目。這類企業會在上市前進行最后一輪私募融資,并且往往是出于財務目的,比如引入有實力的投資機構為今后的公開上市鋪平道路。投資這樣的企業風險要小得多,但是企業要價的籌碼也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