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格上創業板的企業并不缺乏融資的通道,也并沒有打算上創業板,而很多受到資格限制的中小企業卻因需要融資而積極地籌備上市。
自從創業板將要推出的消息傳來以后,市場就在猜測究竟哪些企業可能在創業板首批上市。但是,在不斷的調查中,《中國會計報》記者發現,很多有資格上創業板的企業卻并沒有打算上創業板,相反,很多受到資格限制的中小企業卻在積極地籌備上市。
創業板這種“圍城”現象的出現,值得深思。
融資,企業爭上創業板的動力
創業板之所以出現“圍城”現象,說到底,還是因為融資問題。有資格上創業板的企業并不缺乏融資的通道,而那些迫切需要通過創業板來上市的,主要看重的是創業板的融資能力。相較于國外而言,我國中小企業板的成交量還是很高的,市場也比較活躍,所以,中小企業們看好國內的創業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企業對創業板有所期望的同時,創業板對企業也是有要求的。
“創業板可能會比較看重企業的成長性。所謂成長性,就是說一方面它要符合創業板的條件,另一方面,它每年的成長率基本上都要維持在50%左右。”華生資本合伙人許文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