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位長期從事上市公司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介紹:“券商保薦人在制作招股說明書時,一般會對項目進行一定的包裝,從而尋找賣點,這里面負責財務報表制作的會計師也‘功勞不小’。”這是不是表明,上市之前的爆發性增長是將之后的業績前移、之前的業績后移等手段包裝出來的?這是不是表明這些有著高成長美譽的創業板公司并不一定具備真實的增長能力?
為了進一步分析國民技術的成長性,我們不妨再來解讀圖表2。我們注意到,國民技術2010年底的現金余額從2009年底的1.40億元上升至25.17億元,增加23.77億元,同時,其資本公積金從2009年底的2518萬元上升至2010年底的23.02億元,增加22.76億元。這是不是意味著國民技術募集的22.76億元的資金,幾乎都以現金的方式存在?這是不是意味著國民技術根本沒有投資機會?而沒有投資機會,是不是意味著國民技術根本不具備所謂的成長性?本k文k來k源k于k創k業k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國民技術這一現象在創業板絕非偶然。深交所近日在其網站發布的《深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業績及2011年一季度業績情況簡析》中介紹,“創業板209家上市公司IPO超募資金1002億元,但截至4月底,已安排使用315.6億元,近七成超募資金仍閑置” 。這是不是同樣意味著創業板公司并沒有那么多的投資機會?機會的缺失,是不是意味著泡沫式高成長神話,并沒有基本面的支持?
并不具有增長機會,為什么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要合謀編造一個個高成長的神話?相信讀者朋友不難理解,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可能處于同一個利益鏈條上。高市盈率或者說發行價格高估,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承銷商、保薦人和會計師事務所都將從中獲益。而高成長性,無疑是謀求高發行價格和高市盈率所必需的。但是在市場化發行制度的背景下,在IPO詢價過程中,投資基金為什么愿意高價認購?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仍以國民技術為例,2010年“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全部是機構,但今年一季度,機構只剩下4家,持股量從566.95萬股降至67.78萬股”。這意味著機構在神話破滅之前已經在較高價位離場。在高成長神話破滅時被套的,是我們的散戶!我想正因為可以先行離場,投資基金才有可能高價認購,客觀上或許起到了保薦人、承銷商、上市公司和合伙人的作用。
泡沫化的高成長神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較普遍地存在于創業板市場上,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于游戲規則。
第一,證監會關于創業板IPO的規則要求申請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最近的財務年度必須連續盈利、連續增長。我不禁有些茫然了,公司上市,賣的是過去的業績,還是賣的未來的業績?為什么成熟市場并不要求過去的盈利記錄?
在這樣一種制度背景下,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很可能已經過了高成長的黃金期了,缺乏成長性,也就可以理解了。同時,這樣一種IPO規則,必然會誘導出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共同編造高成長神話。
第二,市場化發行這一理念無疑是對的。但秉承這一理念的前提,無疑是市場應該公正、公開和公平。在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甚至是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可能形成了一個共同的利益鏈條,而廣大中小投資者的保護顯然是缺位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奢談市場化,是不是忽視了我們的市場條件?本k文k來k源k于k創k業k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正如同在成都玩麻將,你得按成都麻將的規則出牌,在長沙玩麻將,你得按長沙麻將的規則出牌一樣,游戲規則,決定了游戲參加者的最優行為。我想創業板市場的游戲規則,可能是導致泡沫式成長神話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