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 楊麗花/攝影
在第十三屆高交會即將開幕之際,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昨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的采訪,言語間飽含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與期望。他圍繞中國當前的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全民PE時代的“二八定律”以及當前PE資金太充裕導致投資成交周期延長等市場熱點話題進行了獨到的解讀。
文化產業前途無量
熊曉鴿表示,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以后,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而在文化產業方面進行投資,一直是IDG較為看好的方向之一。他認為,隨著中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對文化領域的需求會迅速增長,就電影而言,“中國票房收入每年增長率都在30%~40%之間,所以我非常看好這個領域。”他表示看好未來中國的電影、娛樂及3D技術與文化相結合的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機會。
熊曉鴿介紹,IDG 5年前已經成立了中國媒體基金,近年來,在部分電影和演出方面均做出了選擇性投資,成為IDG在電影產業方面的嘗試之舉,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包括以張藝謀為主的印象系列演出、電影《山楂樹之戀》和《雪花與秘扇》等,以及《盜夢空間》的制作公司美國傳奇電影公司等。但有所不同的是,鑒于國內的電影不是公司運作制,在國外,投資的更多是母公司,因此,IDG在美國投資的是企業,而在中國投資的目前都是單個文化項目。熊曉鴿表示,IDG正在考察這方面的項目,更希望能夠盡快在中國找到合適的電影公司進行投資。而就投資文化產業的內容還是技術本身而言,IDG致力于以內容為主,但仍然重視技術方面的投入。例如把一些過去很成功的影片轉化成3D電影,在中國發行。
風險投資要立足長遠
熊曉鴿認為,中國的創業板市場晚推出10年,創業板第一批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具有10年以上歷史的公司,10年積累的業績一批推出,的確推高了平均市盈率。他認為中國的市場會逐漸走向正常,就像納斯達克,最正常的平均市盈率集中在20倍~30倍之間,中國市場的PE高泡沫已經開始顯現出下降趨勢,這會有一個過程;而對于投資機構來講,尤其是做早期投資的機構,不能盯著二級市場,重要的還是看準公司本身。
“當前最可怕的一種現象是,現在一些基金的規模只能做VC,但是卻拿著VC基金規模的錢去做PE的事情,只為在公司上市之前盡快加緊投入,這就會產生一些問題。因為這些投資機構就像在買股票,而不是長期投入,做風險投資基金還是要有長遠的眼光。”熊曉鴿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