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行業門檻宜放寬
當前海外市場形勢不佳導致一些企業的上市訴求發生變化,從海外上市轉戰國內上市,熊曉鴿對此認為,這正是人民幣基金應運而生的一個因素。他表示,外幣風險投資基金前幾年基于中國市場沒有退出機制,對被投企業都是設計海外上市的方案,而當前,中國市場機遇在發生變化,會有更多的外幣風險投資基金所投項目在中國上市。
熊曉鴿建議,中國資本市場在政策方面還可以嘗試做出調整,譬如對一些新興行業的門檻放寬。當前創業板的一些公司,特別新、突破性大的企業較少,而傳統企業較多,這種現象也導致市盈率高企。“市盈率過高,對投資人而言就很難掙錢。”他說。他建議市場多關注發展很快,但目前尚沒有盈利的一些行業。比如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將有很大前途,然而,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就像當年搜狐、百度、騰訊上市的時候,銷售額、利潤額都很小,可能還達不到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上市條件。如果不在這些方面做些調整,可能會使得很多成長快、質量優的企業到國外上市,因此,中國的資本市場制度設計需要有前瞻性眼光。
PE將遵循“二八定律”
就中國當前的“全民PE”熱以及投資難的現狀,熊曉鴿表示,中國人做生意歷來喜歡一窩蜂。過去兩年,中國出現2000多只創投基金,如果加上外資有3000多只基金,從基金數量上來看,可能已是全球首位,但是每一只基金資金管理規模都不大。
熊曉鴿認為,中國創投界一樣存在世界上永遠無法改變的“二八定律”,也就是20%的排名靠前的基金是掙最多的錢。“我經常說中國假如有3000只基金,一定是前600只可能會好一些,600只里面前120只會好一點,120只里面前24只可能最好。我認為,只有排在前24名才算有戲,否則賺錢就比較有限。”
此外,熊曉鴿認為,眼下中國PE資金太充裕,導致企業與創投機構之間互相選擇的時間延長,這導致投資成交周期拉長,這是投資難一個最突出的表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