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杭州市開始實施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采取各種優惠舉措,鼓勵大學生自食其力,在杭州闖出一片新天地。
3年過去了,有多少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圓了自己創業夢?在創業路上,他們碰到了什么發展瓶頸?是否有成功模式值得他們去借鑒?
昨天,在杭州市召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研討會上,共青團杭州市委、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氛圍日漸濃厚,目前杭州市注冊成立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已達4560家,參與創業的大學生9960余人,直接帶動大學生就業18850余人。
盡管創業成功率并不高,屢遇瓶頸,但還是逐漸形成了8種創業成功模式,值得即將創業或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們借鑒。
創業現狀
浙江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4%左右,為全國最高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這些年,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在全國各省區市當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1%左右,而全世界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10%左右。
為全面深入了解杭州市大學生創業企業的運營發展情況,提供更好的服務,扶持青年創業成才,共青團杭州市委(大創聯盟)、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大創辦)、杭州市工商局、杭州市財政局聯合開展了“關注大創企業發展,關愛創業青年成長”系列調研,探索建立杭州市大學生創業企業發展指數研究體系。
調研自今年6月30日正式啟動,覆蓋了全市4318家各行各業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訪問和郵件訪問等形式,全面完成了對4000余家調研目標的走訪。問卷回收率51%,其中問卷有效率52.3%。
調研發現,75%左右的被調查的大創企業規模小,不少大創企業只有兩三人,組織機構不健全,盈利甚少,經營困難,沒有完整的財務數據。
“大創”企業善于捕捉新鮮事物,IT、文創、電子商務等占了57%
經過首個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的扶持、推進,杭州市先后出臺了大學生實訓工程、大學生創業導師制、大學生創業企業聯系制度、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舉措。
這些措施幫助杭州大創企業實現了資源更加靈活有效整合,促成了杭州多樣性的創業模式,其中,導師+項目,導師+資金,團隊+項目,網絡+實體,創意+資金,大賽+孵化等最為常見。
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的特點在于善于跳出傳統,捕捉社會新奇事物。大學生創業企業中,IT軟件業占18%,文化創意產業占17%,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產業占22%,零售業占20%。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