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融資本是對企業發展有利的事情,但是從2010年中國互聯網企業掀起上市潮到現在,整個局勢從最初的“狂歡”急劇轉變為“哀鴻一片”,讓人對資本市場運作的風云變幻不勝唏噓。
當當網、人人網、凱斯網絡、麥考林等近一兩年赴海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到如今股價跌幅已經超過80%,優酷網和土豆網的跌幅也高達60%以上,近于遭受“滅頂之災”。
2012,在電影中是世界末日的代名詞。古老的瑪雅文明曾經預言:“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臨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這樣的預言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是放在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上,卻似乎頗為恰當。
這輪上市潮給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海外資本市場并不必然是天堂。沒有足夠的盈利能力,沒有誠信的企業品質,沒有在海外資本市場的運作經驗,海外上市的效果會適得其反。
2012年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將偃旗息鼓。
中概股變“中忽股”
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集體赴海外上市,最關鍵的原因是其背后的中國概念。在經歷過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后,中國互聯網近十年來一直穩步發展。用戶規模迅猛上漲,新型互聯網應用也不斷呈現,可謂欣欣向榮,前景無限。
美國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最注重企業未來的成長潛力,因此中國互聯網企業受到歡迎,上市的大門敞開。
麥考林作為首家赴海外上市的中國B2C電子商務企業,在上市當日股價飆升56.91%,報17.26美元。此后最高一度沖至18.50美元,市盈率高達120多倍,可見美國股民對中國概念股的偏愛。
不過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之后的一系列負面新聞,卻讓美國股民大失所望。波及所至,國外對中國的負面印象更加深刻。
上市一個月后,在麥考林公布2010年第三季度財報之后,股價出現戲劇性的變化,短短48小時之內,股價從13.38美元跌至6.65美元,跌幅高達50.3%,讓人大跌眼鏡。據隨后的專家分析和美國投資者的集體訴訟,外界對麥考林最大的質疑在于“過度包裝”和信息披露不完整。
麥考林為突出線上業務的增長,將原本被視為獨立業務的目錄郵購業務一并并入線上業務,遭到質疑。在美國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中,麥考林被指控在與IPO有關的《股票注冊上市申請書》以及《招股說明書》中包含或允許包含重大錯誤或誤導聲明,違反了1933年《證券法》。同時在IPO完成后以及2010財年第三季度(截至2010年9月30日)結束后,麥考林均未披露公司的毛利率已經受到成本和費用上漲的不利影響。
這種刻意的掩飾行為讓美國股民感覺“被忽悠了”,此后麥考林的股價一直低位徘徊,股價跌至1.19美元,可以說已經完全喪失了上市之初的融資意義。
美國股市監管機構加大了對中國概念股的審查,加上一些“做空”機構的推波助瀾,中概股的危機愈演愈烈。如今已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中概股企業遭遇不同程度的財務質疑,大量中概股企業處于退市邊緣。其中綠諾科技(RINO)、中國高速頻道(CCME)等已經被納斯達克摘牌。2011年5月份,曾被認為軟件外包明星公司的東南融通(LFT)也因為涉嫌造假被停牌。
在中概股危機發生后,確實有不少財務上沒有問題的互聯網公司,因受到中概股危機的影響而出現股價下滑。同時一些原本準備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如迅雷等,也遭遇了估值過低等資本市場的負面反饋,而出現無法上市的結局。有業內人士預測,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的“窗口”已經關閉。
其實,在中概股危機發生后,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也在擔心,海外資本市場如此變化無常,是否一定要海外上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