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新股發行制度的討論再度被推到風口浪尖。新股上市后,再融資問題同樣是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通過對近年市場首發與再融資數據對比,我們驚奇的發現,增發、配股、可轉債等再融資金額已明顯超過首發,對市場造成的壓力不容忽視。此外,2000年以后上市的新股中,40只在上市兩年內即實施再融資。
據統計,2009年新股募資1878.98億元,再融資2971.96億元;2010年新股募資4910.64億元,再融資5491.18億元;2011年新股募資2824.43億元,再融資4750.26億元;今年以來,新股募資66.74億元,而再融資已達204.38億元。不難發現,再融資募資額已不同程度的超過首發。
2000年后深滬證券市場共有1473只A股上市,其中,403只實施過再融資,并且,實施過兩次以上再融資的公司達121家。康美藥業、京東方A、山鷹紙業上市后均實施了4次再融資,恒源煤電等11家公司上市后進行再融資3次,此外,107家公司實施兩次再融資。
從再融資金額與首發募資額對比來看,2000年后上市,且實施過兩次以上再融資的121家公司中,除白云機場再融資募資11.83億元,相當于首發金額的一半外,其余公司再融資金額均高于首發。再融資與首發募資比顯示,19家公司達10倍以上,31家介于5倍至10倍之間,56家介于2倍至5倍之間。如康美藥業,2001年3月19日上市,首發募資2.26億元,上市后4次再融資共59.22億元,再融資與首發募資比高達26.17倍。中小板公司蘇寧電器2004年7月21日上市,首發募資4.08億元,上市進行過3次再融資,累計募資66.85億元,再融資金額相當于首發金額的16.38倍。此外,中小板華孚色紡與三花股份上市后再融資金額與首發金額比分別達14.87倍和13.57倍。
另據統計,2000年后上市的新股中,上市不足兩年即實施再融資的公司有40家,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小板2004年才開板,但已有30家公司上市不足兩年火速啟動再融資。從首發上市日與再融資日(增發為增發日期截止日,配股為股權登記日,可轉債為發行日)時間間隔來看,中國遠洋2007年6月上市后,當年年底即實施了增發;此外,保利地產以及中小板中泰化學、山河智能等公司上市剛滿1年即進行再融資。統計發現,共15家公司上市不足500天在證券市場再次實施融資。
各種融資方式顯示,增發仍是主流,去年增發募資額不但遠遠超過配股與可轉債,而且還高于首發,其中,定向增發占據增發募資額的逾九成份額。本周新股8連發,再度迎來高潮,可是,春節后首只新股中簽率高達4.61%,打新熱情似乎并不高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