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 1177億元打新浮虧 散戶成宰割對象
在IPO的利益鏈條中,與上市公司、PE創投的狂歡、中介機構的“日進斗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成為了被圍剿的對象。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IPO重啟以來上市的750只股票中,目前仍有413家處于破發狀態。通過對網上發行的總股本數計算,在這747只股票中,假定散戶打新后始終持股未變的話,散戶參與一級市場打新目前總體仍然呈現虧損狀態,浮動虧損總額目前達到了197.9億元。
而在破發的413只股票中,散戶打新的浮動虧損則達到了驚人的1177.38億元。也就是說,在這413只“地雷”上,散戶打新每踏中一個,就要損失2.85億元。其中,給散戶們帶來傷害最深的分別為華泰證券、中國中冶、中國建筑、華銳風電和招商證券,參與其網上發行的打新者目前的浮動虧損分別達到了58.8億元、57.5億元、45.4億元、45.0億元和31.9億元。而從單只股票的情況來看,截至目前,海普瑞、華銳風電、奧克股份、寧波GQY和天瑞儀器每一股都給打新者分別帶來了92.8元、53.5元、41.1元、35.9元和30.1元的損失。
以華泰證券為例,2010年2月26日上市,發行價格為20元/股,網上發行數量則達到了54919.30萬股,中簽率則達到了14.43%。截至2月28日,華泰證券收報于9.20元/股。也就是說,上市整整兩年來,華泰證券累計下跌了53.40%(后復權)。在這只股票中,參與其一級市場打新的散戶投資者賬面虧損達到了58.8億元,相比之下,上市公司卻實際募集了155.24億元的資金,而作為主承銷商的海通證券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卻分享了1.67億元的發行費用,其中僅承銷和保薦費用就達到了1.3億元。
在高價發行的情況下,散戶不僅打新遭遇了巨幅虧損,在二級市場上首日的“炒新”更是虧損慘重。深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新股上市首日買入者主要是個人,10個交易日后超過六成虧損。以創業板為例,2009年10月底至2011年10月底,上市首日個人投資者買入金額占比高達95.06%,首日買入的個人投資者10個交易日后虧損比例為64.25%,其中10萬元以下個人投資者虧損比例為64.62%,100萬元以下個人投資者虧損比例為63.63%。
改革 發審制度改革將成A股變革核心
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IPO重啟以來發行的新股中,平均發行價格為27.3元/股,平均發行后市盈率(攤薄)則為52.9倍;創業板的平均發行價格為31.4元/股,平均發行后市盈率(攤薄)則為61倍。相比之下,2月28日,上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4.99倍,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則為25.63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38.25倍。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一二級市場上市盈率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市公司、PE、保薦及直投的巨大的利益鏈條,造成二級市場上投資者普遍的虧損,已經成為當前新股發行制度中最為嚴重的問題。
劉紀鵬認為,這個利益鏈條充分說明,創業板在2009年10月開板以來,已經成為了社會財富分配最不公、最容易形成暴富的領域,它使得人們無心科技開發,無心創業,全部去謀求上市。在這個時間,人們對于資本市場所形成的壞印象,以及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創業板起了首當其沖的作用。
著名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高價發行是定價市場化的結果,現在提出的各種控制的方法基本上都不解決問題!巴嘶厝ゾ蜎]有高價發行,但沒有高價發行就會有首日漲幅,這是個蹺蹺板的關系,二級市場投資者仍然是以高價購買股票。”
華生認為,當前的高價發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表明當前的股市用單一的方法進行改革是行不通的,它需要整體上的大的制度變革,而變革的核心就是發審制度的改革。“發審制度需要進行全面的、根本性的變革,現在進行的修補工作無濟于事甚至是有副作用!彼J為,發審制度的改革總體應當朝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在某些方面放松行政上的審批。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