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相繼“觸網”,日漸多元、專業的電子商務衍生服務商們正逐步走到臺前。
諸多跡象表明,電子商務服務產業正迎來其發展的黃金年代。據阿里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報告》顯示:預計到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營收將突破萬億元規模,屆時中國將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為領先的電子商務服務產業。
“剛聽到一個案例,哈根達斯淘寶旗艦店開店促銷運營托管,投入淘寶50萬元廣告,只產生了6萬元的銷售,然后交給一家TP(電商服務商)運營,改善用戶體驗后,在淘寶投入6萬元,就產生了30萬元的銷售。國際大牌又如何,不熟悉淘寶水性,不外包,也可能銷量很差。”
這是一條關于知名品牌商“上線”的網絡評論。事實上,很多傳統品牌確實存在網絡渠道門檻很低,線上銷售較容易的認識,這種情況在2009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許多企業紛紛殺入淘寶,砸下幾百萬元的廣告,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在淘寶系平臺上經營網店數年的一些電商開始轉型網店運營外包商,電商外包漸成氣候。
傳統企業自做電商“水土不服”
外包商擁有既定的平臺系統、物流配置和相應的人員團隊等完整的電商運作體系,能夠極大地減少這類企業的線上構建成本,同時也能夠較快進入運營狀態,發揮線上線下雙渠道經營的優勢。
隨著全民網購時代的來臨,在經歷了2009年的試水期后,從百麗、格蘭仕、蘇寧等本土企業,到寶潔、沃爾瑪等國際大型企業巨頭,較低的門檻及平臺渠道的天然優勢,令不少覬覦電子商務巨量發展潛力的傳統企業或暗生渴望伺機而動、或野心勃勃欲一戰而成。
事實上,在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驅動下,無電商、不商務已然成為全球企業的一致選擇。以電商市場較為發達的美國為例,其在線零售排名前十位中的半數以上均為傳統企業運營的B2C網站,這些行業巨擘憑借其品牌和各方面的資源優勢,迅速占據了行業制高點,其所取得的不俗業績也印證了傳統企業“觸網”的可期圖景。
相較于成熟的歐美市場,現階段中國電商的Top10則幾乎全部都是純電商企業。盡管如此,業內人士仍普遍認為:要么上網,要么被上網,電子商務成為企業標配已是大勢所趨。艾瑞咨詢認為,雖然行業有待進一步發展和成熟,未來幾年中國電子商務格局極有可能被新的勢力——即傳統企業所打破。
不過,愿景雖然美好,從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的效果來看則可謂喜憂參半。渠道的沖突、運營經驗的缺少、電商人才稀缺等,都是缺乏互聯網基因的各類CYE傳統企業所面臨的典型困惑。事實上,即便是知名的國際或國內企業,不少曾嘗試自己來運作電子商務的知名品牌不僅難以馬到功成,還有可能“受傷”,甚至不少已折戟沉沙。
“傳統企業想要開展B2C業務,沒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規?峙码y以做到。”一位電商行業資深人士表示,無論是傳統品牌商、渠道商還是零售商,自建電子商務涉及到紛繁龐雜的運營環節,對于并不熟悉網絡的傳統企業意味著投資和運營失敗的風險。
硬幣的另一面是: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的崛起及其“水土不服”恰為電商服務業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契機。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表示,外包商擁有既定的平臺系統、物流配置和相應的人員團隊等完整的電商運作體系,能夠極大地減少這類企業的線上構建成本,同時也能夠較快進入運營狀態,發揮線上線下雙渠道經營的優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