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述PE人士的說法,該公司正在增加一些所謂的“快錢業務”。相比此前做股權投資周期長,退出機制對IPO的依賴度高,該公司目前從事的主要是約定收益率的債權投資,而且對投資的時限也做了嚴格限制。
從投資模式來看,這一類投向頗類似信托公司的債權投資項目。本報記者此前獲得的一家PE投資合作方案書也顯示,該基金以借款形式投資項目公司,收取固定利息,或有浮動收益,其投向為房地產業務。
按照上述人士的說法,這一類房地產項目投資模式漸成主流。上述PE人士表示,“這一類業務相比pre-IPO項目,能夠帶來穩定的現金流量,退出方式明朗得多。”
房地產業務往往有土地質押,前些年再融資受阻,滋生出許多優質的投資項目,從而獲得信托公司和PE的熱衷。譬如一季度,歌斐投資投向北京某開發商14億元資金,其中以9000萬認繳資金,與融資方設立合資項目公司。剩余13.1億投資資金以股東貸款形式發放的模式,約定10%的年利率。期限約定為出資到賬日的46個月,并同時設置了1.5年和3年提前退出條款。
上述PE機構人士指出,之所以側重房地產行業,主要是這個行業更容易看懂。“抵押物或是抵押土地放在那里,都能直接看到。”
通過設置固定收益類基金,約定投資利率的模式,盡管可以紓解退出機制的難題,不過PE基金相比信托,在風控能力上的短板仍是個難題。
這一點,PE也在向信托看齊。譬如此前河北銀邦投資的一期保障房項目,即要求地方政府兜底回購,而且約定投資期限只有1.5年。不過仍有市場人士擔憂,多數PE的風控體系仍然十分薄弱,缺乏IPO的高估值退出預期支撐,善于博取風險收益的PE基金難免水土不服。
治標難治本
除了轉型瞄上掙房地產行業和已上市公司的“快錢”外,PE投資浮躁的一面從它現階段的主投方向上又再度顯露出來。
目前PE投向的熱點行業頗為趨同,主要是今年二級市場炒作最火的電子商務、移動游戲、網絡服務、軟件服務和IT服務等。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8月份以來,在哇塞網、美麗加芬、寺庫、土曼科技、道里云等11個PE投資案例中,其中網絡社區和網絡服務占了4個,此外兩個案例為電子商務,兩個案例為IT服務,傳統的零售行業只有美麗加芬一例。而在此前的七月份,包括移動游戲、網絡服務、軟件服務等也占了主流。
這與目前的業務方向有關,盡管不少中小互聯網服務和軟件公司單獨上市難度較大,不過并購熱情較高,而且更易在重組并購中獲得高估值。
但是PE現在才開始布局,是否還能夠趕得上TMT領域的炒作熱潮尚未可知。已經有的前車之鑒是,創業板開板后的高發行價讓PE瘋狂地成立,不計后果地搶項目,最終是全行業的套牢。
隨著PE行業的困境加劇,PE行業不得不面臨著投資人強制要求退出的難題。隨著PE投資周期的拉長,這一類案例或日益增加。
目前不少有限合伙企業形式的PE在面對LP(有限合伙人)退出時,選擇用公司自有資金墊付,然后再尋找LP補入,這一點難免受到機構的注冊資本限制。
據了解,包括北京金融交易所、天津金融交易所和不少大型PE牽頭,啟動PE份額轉讓平臺的研究,成為行業對退出機制改革的探索路徑之一。
這一類的創新與信托和券商資管等訴求一致,知情人士透露,上海一家信托公司對本公司產品形成標準化合同,并在風控層面統一量化計量。此外,深圳某券商也已經成立專門的團隊研究資管類產品的標準化。
這一動議前途難知。日前北京某PE管理層人士受訪時表示,“僅登記制度就難以形成統一的格局,此外還受到產品非標準化的影響,很難形成統一的交易平臺。此外,一家的標準化如何被業內認可也是個難題”。這些只能解決個別公司的接盤難題,很難形成成熟的退出模式。
業內人士預測,PE行業洗牌的格局不會改變。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PE成立和投資數量反轉提升,或許受到IPO重啟預期影響,市場熱情回升。不過存量業務,仍然是“九鼎投資”們面臨的難題。
多數PE從創業板盛宴中剛剛拔出身子,利潤沖動的減少,或許能促進風險控制快速歸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