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基金
盡管在投資階段上存在一定的重疊部分(詳見本刊2006年第28期《迷失的天使》),但是個人化的天使投資和集合化的創業投資基金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天使投資主要是基于投資者和被投資者之間的信任關系展開的;創業投資更多的則是受到了商業利益的驅動。
但是在中國天使投資發展的初級階段,天使基金卻將這兩種因素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日前,靠會展業務起家的清科公司募集完成的清科中國天使基金Ⅰ(Zero2IPO China Angel Fund I)就是這樣一個載體。清科中國天使基金Ⅰ注冊成立于開曼群島,根據清科集團一位高層人士的說法,清科中國天使基金的規模為2000萬美元,“資金主要來自于美國的一些頂級機構投資者”。
“我們這只基金將專門用于支持一些只需要10萬美元、20萬美元、30萬美元至多50萬美元的早期創業企業。”清科集團創始人兼CEO倪正東表示,“清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在這些企業正式獲得VC投資之前,幫助支持它們發展。”
事實上,除了像清科專門募集的這種天使基金之外,一些創業投資機構也在其基金中劃出了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天使投資。例如,賽富亞洲基金(SAIF Partners)就曾經在博客網、數字魚的草創階段對其分別進行了幾十萬美元不等的投資。
“我們新基金的規模將鎖定在1.25億美元,根據我們和有限合伙人之間達成的協議,這只基金的5%,即大約600萬美元可以用于早期種子投資。”在智創投合伙人陳友忠看來,這種做法有點類似于天使投資人的做法,“但是以創投機構的人力資源配備,是很難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天使投資上面的。”
因此,陳友忠希望尋求跟天使投資人之間的合作,“如果天使投資人看到一個項目不錯,他掏20萬美元,我們掏30萬美元,加起來一共就有50萬美元,這種投資組合對于早期創業企業或者團隊來說也是蠻不錯的。”
其實,早在陳友忠說這話之前,國內一些天使投資機構或者準天使投資人就已經開始行動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投資了20多家企業,累計投資總額大約為3000萬元人民幣。”清華科技園副主任羅建北透露,“清華科技園對單一企業的最小投資額只有8萬元人民幣(約合1萬美元),最多的也只有400萬元人民幣(約合50萬美元)”。
清華科技園已經成功地從兩個8萬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中退出,“這兩個項目給我們的回報分別是3倍和30倍,其他的項目也大都狀況良好。”或許是受到了來自這些成功退出項目的鼓舞,清華科技園計劃將投資種子期的基金規模擴大到2億元人民幣。
目前,除了以自有資金完成投資的3000萬元人民幣外,清華科技園還受海淀區的委托管理4000萬元人民幣的種子基金,“我們向北京市發改委申請委托管理的資金也有3000萬元人民幣的規模”。
盡管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政府等相關機構,但是從投向上來看,清華科技園管理的這些資金卻跟天使投資有著非常一致的地方。羅建北說,“我們管理的錢只投資給清華科技園內的企業。”
在美國,大多數天使投資人也只選擇離居住地較近的項目進行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