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VC投資PE化
滿腦子商業構思的你,期待通過一紙商業計劃書敲開風險投資商(VC,VentureCapital)的門,那些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在中國投資的VC,其風格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平常所稱的狹義的私人股本公司(PE,PrivateEquity)。他們的眼睛大多都盯在自由現金流較為穩健的成長期和擴張期企業身上。
這是“2007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評選結果揭示的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
而這與去年《證券市場周刊》聯合清科集團推出的首屆“最具投資價值未上市企業50強”結果大相徑庭。
2006年,獲得風險投資支持的44家“50強”企業,多數歷史都較為短暫,而且,“50強”企業有四成截至當年仍無銷售收入或自上年始有銷售收入。我們當時還饒有興致地評論道:企業是[創業網www.fswenwen.com]否最具投資價值,其實風險投資家并不以收入多寡為依據。
但2007年,創業投資家的偏好與上年形成巨大反差:今年“50強”中,八成企業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更有四成企業銷售收入驚人地超過了1億元。
這樣看起來,現在初創企業最急迫的,不應該是如何盤算融到一筆錢,而是該仔細思量怎么自力更生“活下來”。
從與其他創投機構聯合投資分散風險,到分階段多輪投資,到在不同領域、不同項目作組合投資,到VC投資風格的PE化。也許,這除了說明私人股本公司在眾多投[創業網www.fswenwen.com]資領域的日漸風行;風險投資商更為謹慎的風險偏好,亦提示出當前階段眾多創業企業商業模式的不成熟。
去年“50強”企業超過半數為當年“熱鬧”的互聯網行業,今年它們在榜首的位置讓于商業模式更“成熟”的傳統和服務行業。
模仿和復制,過去幾年以來,一直是中國創業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在商業模式探索上最直接的行為之一。缺乏對“創新”本質的理解,其結果很可能是“邯鄲學步”。這或許也是當前風險投資商,在初創企業的投資機會“可遇而不可求”的緣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