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
融資瓶頸一度顯現
PE行業現已見頂?
⊙本報記者 朱周良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由PE推動的并購交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7078億美元,但是,由于投資人的風險意識提升,自6月份以來,PE交易的步伐已明顯放緩。在此背景之下,盡管黑石創下了PE行業的融資紀錄,但人們對當前PE行業已經見頂的懷疑并未減少。
最后狂歡?
由于投資人對貸款擔保債券產品的需求降溫,近期國際上數十宗由私人股權基金推動的杠桿收購(LBO)都被迫推遲甚至取消交易或是相關的融資計劃。上月,為PE巨頭KKR收購英國制藥及化妝品連鎖企業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的交易籌資而發售債券的銀行宣布,推遲部分債券的發行工作,而糖果和巧克力制造商吉百利也宣布,已暫停出售其美國飲料部門的交易,原因是擔心潛在的買家可能會遇到融資方面的問題。
此外,克萊斯勒“回歸”美國的交易盡管最終在本月初完成,但期間投行為收購安排的一項120億美元的債券發行計劃也一度因為美國信貸市場的危機而擱淺。
本周,英國維珍傳媒也宣布,考慮到當前的市場環境,公司被迫暫停了出售交易。此前凱雷曾表示有意以200多億美元收購該公司。
國際著名投資家、以悲觀言論見稱的“末日博士”麥嘉華日前指出,近來全球融資并購交易遭遇資金瓶頸,顯示推動股市持續走高的私人股權基金并購活動已經見頂。根據霸菱資產管理公司統計,目前,全球約有4000億美元左右與杠桿收購相關的債券融資未能找到買家。
不過,在如此不佳的市況下,黑石仍能完成創紀錄的融資,不禁令人懷疑當前PE行業的繁榮是否已經見頂。
動力猶存?
巧合的是,就在黑石完成創紀錄基金融資之前,華爾街投行大鱷摩根士丹利已在積極籌建一只60億美元的全球收購基金。本周,該公司正式任命其英國投行業務主管布萊恩·馬格納斯(Brian Magnus)出任歐洲聯席總裁,負責這只收購基金的籌建工作。馬格納斯曾參與摩根士丹利在歐洲幾宗規模最大的交易,例如佩爾諾-里卡爾公司(Pernod Ricard)收購飲料業競爭對手聯合多美(Allied Domecq)、Punch收購酒吧業競爭對手Spirit,以及馬莎百貨成功抵御菲利普·格林(Philip Green)收購的交易。
觀察人士指出,此舉表明,在將其收購分支部門剝離的5年之后,摩根士丹利正加緊重返PE行業,而并未顧忌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可能對行業帶來的沖擊。
而已經籌得巨資的黑石也并未停止融資的步伐。據悉,黑石目前還在為旗下新成立的一只110億美元規模的房地產基金融資,主要的融資對象為養老基金、捐贈基金以及各類基金會。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際金融室主任徐明棋對記者表示,現在全球市場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整體的流動性過剩,二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過度繁榮所引發的結構失衡,進而形成局部泡沫。而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暴就是這樣的一個“局部危機”,但是這樣的危機還不致于會沖擊到整個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體系。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大量依賴杠桿融資的私人股權投資行業來說,當前美國次級抵押市場的危機也并非就是“世界末日”,畢竟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局面還沒有出現根本扭轉。而對黑石和摩根士丹利這樣的跨國企業巨頭來說,本來就在業界處于相對優勢的地位,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和號召力。
“信貸市場的大門目前可能暫時關閉了,但決不會永遠關閉,”美國芝加哥大學專門研究私人股權投資的卡普蘭教授這樣表示,“私人股權投資公司有的是錢,他們不會就這么選擇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