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新聞》網站發表分析文章稱,微軟以446億美元報價提出收購雅虎的要約,已經引起世界矚目,但從目前形勢發展來看,這一收購并不順利,甚至還有可能向惡意收購發展。即使微軟最終收購成功,二者是否能夠實現良好整合,達成在在線搜索和廣告領域合作對抗Google的局面,還是一個未知數。
目前,已經有數個行業內的收購專家認為,微軟和雅虎都已經深陷泥淖,雅虎聲稱微軟溢價62%收購是低估了雅虎價值,而微軟迫于壓力不可能付出更多。同時,行業觀察者們注意到雖然之前也有一些巨額收購交易看起來可與微軟的這次行動相比,但因為或這或那的原因,看起來,整個環境的特殊性使得本次收購案與那些歷史案件間很難對比。
《收購與兼并》期刊編輯Ken MacFadyen認為,無法將這些交易進行某種形式的歸納,因為它們的最終結果如何總是依賴于管理團隊的能力及其做出的反應。
維吉尼亞商學院院長、《收購與兼并應用》一書的作者,Robert Bruner認為,此次微軟意圖收購雅虎,固然因這兩家公司規模之大令世人瞠目,但其最大的特點還是在于操作上的罕見性。Robert Bruner在撰寫《收購與兼并應用》一書時,曾對1975年1月至2000年11月間美國發生的93000件收購案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其中只有1%的收購案是象微軟這次一樣單方面提出要約的。在所有收購案中,有三分之一后來發展成為惡意收購,可以想象,如果微軟不顧雅虎董事會的反對強行收購,肯定也會是這么個結局。
當然,基于Robert Bruner的研究,微軟最好不要做么做。因為一旦收購交易發展成為一場戰爭,那么發起收購者只有25%能達成目標。要知道“白騎士”(指在一家公司遭遇敵意收購的情況下出現,幫助該公司擊退敵意收購的機構或人)的故事可是屢見不鮮的。實際上在最后轉為雙方敵視的單方面要約收購中,有30%都出現了“白騎士”。而且,從活生生的例子來看,被惡意收購的一方最后有45%都成功維持了獨立性,或是因為買方失去了興趣,或是因為反收購保衛戰獲得了成功。“情況對于微軟來說并不一定有利。雅虎還有50%的機會保持獨立性。”Robert Bruner認為。
不過,Dewey LeBoeuf法律事務所收購與兼并案件小組的負責人Morton Pierce認為,一旦要約發出,過去的那些例子對于未來結果而言并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他是微軟收購案早期支持者,現在也希望微軟與雅虎的談判能友好結束。他認為,“現在與20年前早就不一樣了。今天的敵意收購只不過是你獲取目標的另一種方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