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問題往往是跟薪酬機制聯系起來的。美國國會議員質問雷曼總經理,把公司做倒閉了,你賺了五億美金,覺得公平嗎?投資銀行確實工資比較高,而且賺錢時,大家分,賠錢算股東的。唯一不是這樣的,是巴菲特,他非常不喜歡這種模式,永遠不會投資這些公司。比爾·蓋茨也是。但是這畢竟是少數。能要求所有美國的投資銀行都像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這樣嗎?所以,投資銀行的薪酬機制確實需要改變,讓它的利益和業績進一步掛鉤。全球統一協調,限制他們工資,這是有可能性的,關鍵是利益形成一致。
洛希爾在英國曾是一個非常有名的銀行家族,今天在歐洲兼并市場還有很多他們的財務顧問,但已經不能跟美林、高盛、花旗這些銀行齊名而提了。為什么?因為19世紀末他們覺得美國成不了氣候,沒有進軍美國,結果被歷史邊緣化了。今天在美國,在華爾街都漸漸有了一個共識,如果美國華爾街的銀行不進入中國的話,50年以后,或者若干年以后,這些銀行就會像洛希爾一樣,不再是世界第一流的銀行。現在金融危機發作得這么厲害,可無論摩根還是高盛,對于中國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哪怕是砸鍋賣鐵,從別的市場退出來,他們也要進入中國這個市場。
或許,在中國創造出一個世界一流的投資銀行的時代已經不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