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他們有一個想要創業的心態,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創業不能浮躁。比如,一個小學生,他立志要當數學家,這是好的,但是他不能高中一畢業就直接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彭政綱說,“我認為,大學生們在有創業念頭的同時,一定要打好基礎,把書念好,特別是和自己想做的行業相關的知識,一定要學好。然后,要找準自己的方向,往這個方向去做。”
正如彭政綱所說的,準“徒弟”蔣見歡就犯了比較盲目的毛病。蔣見歡是2007年畢業的,雖然大學里學的是化學,但畢業之后一直在從事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創業過,失敗了,又從頭再來。看起來似乎目標很明確,但蔣見歡的言語里卻透露了他的茫然:“我承認我上大學的時候,專業課Cye.com.cn學得不好,畢業之后,覺得做服務業比較適合自己,所以才做了電子商務。”當問到他覺得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時,蔣見歡明顯愣了一下才開口:“要說優勢,確實不明顯……”
針對蔣見歡這樣的情況,彭政綱建議,他應該保有創業的理想,但或許可以先到電子商務相關行業的公司里去工作兩年,積累一些經驗,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再重新走上創業之路。不過,創業的心態一定要好,“無論創業成功還是失敗,這都是一種經驗的累積,也是非常珍貴的。”
商業模式比產品更加重要
成功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反復做
時間:4月21日下午2:00
地點:杭州米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創業導師、亞思控股總裁江亮;創業導師、米奧生物科技總經理楊效農;創業大學生周亮
下午“拜師”的大學生,是來自浙江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周亮。這個來自江山農家的孩子,帶著老家的蜂產品來到杭州米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想讓導師們幫他把把脈——在學校里,他已經開始做蜂產品的銷售,也發展了一些校園代理,還注冊了公司。他想把老家的蜂產品賣到全中國去。但是,有了這樣遠大的理想,該怎么操作卻成了難題。
江亮和楊效農很重視這個“徒弟”,動用了亞思控股的創業指導小組接待他,這個創業指導小組里,除了江亮和楊效農,還有他們來自臺灣的合伙人高先生。談話剛開了個頭,江亮和楊效農就直接指出了周亮的問題:太注重銷售產品,而沒有考慮到將來長遠的發展。
“如果你只是賣產品,那今天賣蜂蜜,明天可以賣別的,這是沒有持續性的,不能算創業,只能是做生意。”江亮說,“所謂創業,就是創造事業。事業是一輩子的,你光做銷售,沒有一個商業模式,怎么能維持長久的事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