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經濟正處于兩個轉型之中:一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二是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知識型經濟的轉型。創業板的開辟,必將促進科技優勢向生產力的轉化,加速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
同時,從國家經濟安全與自主創新戰略這兩個高度去思考,建立創業板市場不僅重要,而且緊迫
在新經濟時代,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金融體系相結合,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而現代金融體系更是以其設置精巧的杠桿作用系統在牽引著傳統產業結構向現代產業結構的轉型,并以此促進新經濟的騰飛。所以,是否擁有一個健全的現代金融體系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更進一步,發達的資本市場則是這個金融體系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站在這個角度,建立和發展創業板市場對于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益處是不言而喻的。
我國的經濟正處于兩個轉型之中:一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二是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知識型經濟的轉型。創業板的開辟,必將促進科技優勢向生產力的轉化,加速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
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和中小型成長性企業星羅棋布,充滿活力。據初步統計,全國已建立100多個高科技企業孵化器、30多個大學科技園,各地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企業共有近兩萬家,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7萬家,它們已經構成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它們的缺陷有可能是致命的: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在中國的企業里很有市場,產品單一,缺乏持續技術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在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有充足的資金來維持。如果資金嚴重短缺,企業發展就難以形成規模。但是傳統的銀行在資源配置上存在著一個“逆向選擇”的問題,即它們往往把資金投向發展成熟、風險較小、收入趨于穩定的企業,而最需要資金、資金生產率相對較高的項目往往因為風險較高而得不到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