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普遍的情況是: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歷史一般都比較短,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還沒有經受過足夠的考驗,而且大多數是新興行業,發展前景并不明朗,企業的經營風險遠遠大于傳統行業或業務成熟的公司。因此,上市融資是高科技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業板是中國新經濟的“孵化器”。因為高科技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高科技投資屬于高額投資和長期投資。創業板的推出,正好適應了高科技企業的融資特點和發展需要。創業板市場較低的上市條件,為風險投資的變現、退出提供了場所,使風險投資公司得以收回資金以投資新的風險項目,并使高科技企業得到新的巨額融資渠道。風險投資則通過培育與扶植新興企業成長與壯大并推動其上市,不斷給資本市場注入鮮活的生機。高科技產業在創業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將會得到長足發展,營造出輝煌燦爛的中國新經濟。
近年來,出現了兩種引起政府和經濟界高度關注的經濟現象。一是代表我國新經濟的、最具活力的一批優質創新型企業被吸引到海外資本市場上市,其中包括我國3個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以及分眾傳媒、盛大、攜程、如家、無錫尚德、新東方、阿里巴巴等中國知名創新型企業。上述企業市場價值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我國新型創新科技企業到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已有400多家。二是國外大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包括風險投資、企業并購基金等)大舉進入中國,不僅在眾多中小高科技企業中顯露身影,而且已經將觸角伸至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產業和大中型國有企業。
如果任由上述兩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將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我們將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因此,國家要把發展私營經濟放在國家經濟安全這個戰略高度去考慮。那么,如何遏制優質創新型企業紛紛“移民”到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現象呢?硬堵是堵不住的,也不符合WTO的精神實質。實際上,如果我們能有自己的創業板資本市場,它們何必花費高于國內市場2-3倍的成本,千里迢迢地到國外去上市呢?解決“威脅國家經濟安全”這一問題的方案就是借鑒美國NASDAQ或英國AIM模式,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創業板市場。
綜上所述,建立創業板市場不僅要從完善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層面來考慮,更要從國家經濟安全與自主創新戰略這兩個高度去思考。政策制定者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憂患意識。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創業板市場研究中心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