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也許已經注意到,紅杉風投現在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股東。
兩年后,該公司的樣品研制成功,并獲得東芝公司的訂單,同時請到了前博通公司的 COO 比爾出任 CEO.比爾進入了董事會,并以每股三美元的價錢獲得 100 萬股的期權。當然新來的員工也用去一些未分配的股票。這時該公司的股價其實比紅杉風投投資時,已經漲了兩倍。比爾到任后,公司進一步發展,但是仍然沒有盈利。于是,董事會決定再一次融資,由紅杉風投領頭協同另兩家風投投資一千五百萬。公司在投資時作價一億五百萬,即每股五美元。
這時,投資者的股份已占到 44%,和創始人相對,即擁有了一半左右的控制權。又過了兩年,該公司開始盈利,并在高盛的幫助下增發六百萬股,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時原始股定價每股 25 美元。這樣,一個科技公司在 VC 的幫助下便創辦成功了。上市后,該公司總市值大約七億五千萬美元。
這時,創始人山姆等人成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億萬富翁,其員工共持有價值近五千萬美元的股票,不少也成了百萬富翁。但是,山姆等全體公司員工只持有 44% 的股份,公司的所有權的大部分從創始人和員工手里轉移到投資者手中。一般來講,一個創始人在公司上市時還能握有 10% 的股份已經很不錯了。
作為最早的投資者,亞平的天使投資團收益最高,高達一百二十四倍。紅杉風投的第一輪獲利二十四倍,第二輪和其它兩家風投均獲利四倍。顯然,越早投資一個有希望的公司獲利越大,當然,失敗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大的風投基金都會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這樣既保證基本的回報,也保證有得到幾十倍回報的機會。
我不厭其煩地計算每一個階段創始人和投資人的股權和價值,是想為那些想求助于風險投資創業的人提供一個參考。我遇到了許多創業者,他們在接觸投資人時幾乎毫無融資的經驗,有些漫天要價,有些把自己貶得一錢不值。我們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風險投資必須是漸進的,在每一個階段需要多少錢投入多少錢,這樣對投資者和創業者都有好處。對投資者來講,沒有任何一家投資商會在剛開始時就把今后五年的開銷全包了的,這樣風險太大。對創業者來講,早期的公司股價都不會高,過早大量融資會使得自己的股權占得太低,自己不但在經濟上不劃算,而且還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甚至在創業的一半就被投資人趕走。在上面的例子中,天使投資人和風投一共投入兩千零五十萬美元,在上市前占到 43%,三個創始人和其他員工占 57%.如果在最初公司估價只有兩百萬時就融資兩千多萬,到上市前,投資方將占股份的 80% 以上,而創始人和員工占不到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