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空”有驚無險
王守文說,他有好多券商的朋友告訴他,這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確不同尋常。但王守文經常這樣回答他們,“意義再重大,也抵不過我的股票能夠翻身強。”
6月22日,他跟隨朋友參加了三金藥業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場網下推介,“真好,真強大。”見識過現場的王守文說,“人很多,有150多家機構參與”。
談及新制度下的詢價過程,參與推介的國都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曉東對媒體表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對詢價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報價偏差太大將面臨Cye.com.cn申購不上的問題,直接關系到公司的切身利益。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亦表示,由于“低報高買”和“高報不買”在改革方案中被杜絕,所以“中就中了,不中就不中,還是很殘酷的。如果中不了,我的領導和客戶都會給我壓力。”
“這只是機構開始適應新規則的開始。”安邦咨詢金融分析師高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直以來,IPO重啟都被視為一個大利空,特別是在股市處于調整的敏感時刻。但這次不太一樣,有一半以上的投資者認為市場將低開高走。
“這表明投資者和市場對重啟IPO的認識已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高強說。
和券商的樂觀的情緒不同,上投摩根基金的研究報告認為,IPO開閘后,將會對短期的資金面產生壓力,但不會影響市場的長期格局,同時有可能會加快儲蓄資金向資本市場流動,預期市場的波動將會加大。對目前基于經濟景氣復蘇預期的行情而言,預計IPO后新股發行的密度和規模都會有所控制,未來行情的發展將會取決于企業盈利能否帶來足夠的支撐。
投行瑞銀則認為,小規模IPO將試水市場反應,也是為了避免對正在恢復的股市造成打擊。預計,券商類股票將受益于IPO重啟和創業板(GEM)上市規則最終確定。(記者劉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