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1700點、1800點、2000點時的情況,多數投資者對調整“很擔心”,但現在大家對待調整“很坦然”,已經可以“從容”對待調整。我們認為,對調整的“麻木”,或許預示幅度較大的中期調整已經臨近。
最近十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每日成交金額幾乎都在3300億元以上,但各大指數已經很難創出新的反彈高點。我們注意到,從兩周前開始,已經出現資金兌現離場的跡象,7月29日的大幅震蕩,反映出一些資金離場開始加速。雖然本周上證綜指走勢“平靜”,但越來越多的個股卻開始走勢疲弱,一批個股跌幅超過20%,這也說明中期調整已經來臨或即將來臨。
資金面趨緊。我們曾提出,要“傾聽政策的聲音”。近期我們注意到,央行表示:堅定不移地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還表示將用市場手段動態微調貨幣政策。7月中旬以來,銀監會相繼發布《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項目融資業務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擬加強貸款流向管理,確保銀行信貸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減少貸款挪用的風險。種種跡象表明,下半年國內信貸增量將收緊。
工商銀行(601398行情,愛股,資金)和建設銀行(601939行情,愛股,資金)將2009年新增貸款控制目標確定為1萬億元左右和9000億元左右,而上述兩家銀行上半年的新增貸款規模分別為8255億元和7090億元。如果嚴格執行,下半年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將只有1745億元左右和1910億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國內銀行新增貸款7.37萬億,對此究竟應該理解為“適度寬松”還是“極度寬松”,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是“適度寬松”,那么下半年還將延續;如果理解為“極度寬松”,則要重新回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那么就意味著下半年國內信貸要收緊。我們認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